“救命神器”应像消防栓一样完善

2016年04月07日 10:21   来源:光明网   何勇海

  在福州台江万达附近的宇洋中央金座写字楼内,新进了一台“会说话”的“救命神器”,它叫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AED),这是在福州公共场所安装的第一台。据悉,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若周围的人能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或使用AED,真能救人一命。(4月6日《海峡都市报》)

  从报道来看,这款“救命神器”操作简单,开机后会自动语音播报每个步骤,显示屏也会同步播放操作视频,使用者只需根据语音、视频操作便可,经过简单培训,普通老百姓也能用。这让我不由想到去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教授在返京途中飞机落地时,突发心脏骤停死亡,引发舆论关注,假如飞机上当时配备了“救命神器”,是不是就可以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拯救心脏骤停的“救命神器”,应得到大规模推广,像消防栓设施一样不难寻见。因为它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为54.4万人,居全球之首。且87%的心脏骤停发生地点在医院外,专业急救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往往错过了“黄金4分钟”。普及推广“救命神器”就可以创造条件,让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市民争当心脏骤停的社会救护员。

  在国外一些城市和我国台湾地区,“救命神器”早已普及,台湾至今共安装了约4000台。从它们的实践来看,普及推广“救命神器”能大大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如去年9至10月,台湾就利用这种“神器”成功抢救了四名市民的生命。安装这种“救命神器”,它们不是完全依靠企事业单位的自觉主动,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财力和力量来推动,列入了政府埋单的社会救治网络体系。

  普及性安装“救命神器”,也应成为我国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相关部门应在写字楼、居民小区、酒店商场、旅游景点、运动娱乐场所、交通枢纽和交通工具等人流密集场所大量配置AED,以保证心脏骤停发生时,老百姓能快速找到最近的AED并及时施救。还要对教师、学生、警察、空乘、导游、消防、保安、环卫工等特殊人群和社会公众进行培训,也应指定管理员负责机器的日常检查维护,保障“救命神器”不会成为纯粹的摆设。

  除让公众会用“救命神器”,还要保障他们敢用。有网友担心,在安装了“救命神器”的场所使用该“神器”救人,人没救过来,反可能惹上麻烦。一些公共场所因此也顾虑重重,不愿设置这类机器。如今个别地方推行的“善意无偿急救免责”规定,就是在为使用“救命神器”救人提供制度保障,此规定也值得推广。据说国家相关法规还没有对公共场所是否需要安装AED有明确规定,这个法规缺位应尽快补上。(何勇海)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