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产汽车不能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

2016年07月07日 07:32   来源:红网   娄义华

  一朋友结婚,嘱我开一豪车过去捧场。

  遂借了一辆“讴歌”豪华越野车去喝喜酒。刚到朋友农村老家,那哥们在屋外迎接,他发现我后,我以为他会灿如桃花般迎接我,没想到,他却非常气愤地说;“老兄,你咋搞的哟?要你整体面一点,开部豪车过来,你倒好,开长安车来,你这不是拌我的式样吗?丢我的面子,也丢你这个名人的面子。”我笑嘻嘻地看着他,立即给他解释,赶紧拿出手机请示“度娘”,他才相信原来“讴歌”与“长安”的不同,我这个朋友还是到位的。可他说,乡下人都以为这个标志是“长安”。时间来不及了,我给他出招,有人问起,你就给他普及一下,这两个相似车标的不同,怪就怪这两车标太相似了,一个脑袋冲上,一个朝下。

  一小伙子家里无背景只有背影,由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事业逐步有成。座驾也从人生的第一辆车奇瑞QQ开起,随着事业进步不断升级,升到买了一辆英菲尼迪,花了上百万。

  某日,终于与牵手的美女约好,去女孩子家拜见父母。小伙子将轿车洗得铮亮,可以照得出人。到了姑娘家,刚把小伙子迎进屋,女孩父亲故意拖在后面,佯装拿东西,从车前到车后瞄了一圈。他立即将女儿喊到卧室询问:“你不是说是一位什么成功人士嘛,管理着一百多个人的公司,却开着一部奇瑞,你干吗要骗你老爸?”女孩子顿时感觉有些冤枉,立即给他介绍:老爸你看错了,那不是奇瑞,而是日本的英菲尼迪,刚开始,我也认错了,怪就怪这两车标实在太相似。

  类似中国车与外国车傻傻分不清,鱼龙混杂的故事还有很多。经历和耳闻以上的故事总感觉如鲠在喉,车型不但要模仿别人的(其实就是抄袭),而车标也要与别人相似,无非想傍名腿。我非常鄙视这种行为,这就是一种剽窃行为,但很多人在一个看似温柔的词汇,“模仿”面前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模仿只能针对于学习,练习某种技法,而不是以此谋取利益。就好像我们学习书法,刚开始临摹前人的作品,目的是由此修炼,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应该深刻总结,宁愿步伐迈得慢一点,也要坚持脚踏实地、坚持创新,形成中国文化特点的造车工艺,国产汽车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车标到每一个细节,无处不体现出中国文化元素,这才是一种自信。我非常赞赏长城和比亚迪,敢于融入中国文化元素。长城的车标到造车都体现出中国文化元素,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赞许,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旗下的长城哈弗H6在SUV领域一直保持销量第一。比亚迪中的系列品牌——秦、唐、宋、元也赢得了市场认可。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因为我们对“模仿”太过宽容,所以,我们的汽车工业总是乐此不疲去干这件事。短期的模仿学习,可以宽容,但一直在模仿,从未超越,那就养成了一种惰性和依赖性。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启示    2016年04月14日
  • ·当汽车越来越智能    2016年02月15日
  • ·无车日到底是不是作“秀”    2015年09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