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到底是不是作“秀”

2015年09月22日 10:14   来源:东方网   孙维国

  9月22日是城市无车日。关于“无车日”,质疑其为一场“行为秀”、没有实际意义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从形式上看,仅仅一天的“无车日”确实像一场秀,可是,这场“秀”真的没有实际意义吗?真的不需要吗?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不妨重温一下“无车日”的起源。

  “世界无车日”最早起源于法国。一年后,1999年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0年2月,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短短几个月,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也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活动。

  既然是一场秀,为何“无车日”在欧洲受到普遍重视?因为,无车日用一种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形式,警醒人们深刻反思,过度使用汽车、崇拜汽车导致的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停车难、挤压行人路权等一系列负面效应,而这一切后果,最终将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关乎城市未来命运。

  “无车日”的目的不是让城市告别汽车,更不是彻底消灭汽车,而是通过这一活动的潜移默化,传达一种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每个人对过度使用汽车、崇拜汽车的反思,能够通过无车日的反复强化深入思想意识中,从而唤起对保护环境的切实行动。对于城市而言,无车日的意义更加深远,城市如何让人与车、车与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城市如何摆脱“汽车崇拜”?城市如何化解汽车挤压人行道、绿道的路权问题?城市怎样解决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停车难等“城市病”?

  这些都是城市需要面对的急迫现实问题,能不能解决好,直接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如果说“无车日”意在让民众树立正确对待汽车的态度,使践行绿色出行成为自律意识。那么,“无车日”就是让城市不断反思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城市为此付出的社会代价和经济代价降至最低。

  2001年我国成都首次参与“无车日”活动,2007年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但观之中国城市的发展,不少城市汽车依然是一种非常强势的出行方式,“城市病”更是日益严重。在此现实背景下,“无车日”更加凸显其现实意义。民众需要“无车日”,城市更需要“无车日”,“无车日”需要久久为功,尽管这是一场“行为秀”,但至少,它让我们不失去反思的能力,警惕尽早采取措施应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这或许才是“无车日”的最大现实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