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长安汽车研发的2辆银色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前往2000公里外的北京,这标志着我国首个长距离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超级测试正式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自动行驶,并完成自动避让行人、弯道加速、通过狭窄路段、自动跟车、自动超车和加速行驶等驾驶行为。测试完成后,争取在2018年实现商用。 (4月13日《长沙晚报》)
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智能化制造是重要内容。而如何让智能化制造成为下一个风口,或许我们可以从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这一切片进行分析,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无人驾驶技术从一开始就有不少人期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无人驾驶会提升驾驶者的舒适度。当人们在开车犯困或者打电话时,能起到替代作用。消费者有需求,就会持续关注研发的每一个环节,并在新产品出来之后尝鲜。与之对应的,如果新产品非但不能提供方便,反而增加麻烦,那么即便功能再新也会被抛弃。比如,前几年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 Vista系统由于华而不实的缓慢界面、笨拙的用户权限提示,让不少人弃用Vista系统,宁愿选择老一点但更可靠的XP系统。
其次,从科技成果到成熟的产品,需要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无人驾驶技术,国内外都在做尝试,从研发、试验到路试,再到产品定型,耗费数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尽管长安汽车表示,争取两年内实现量产,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由此也说明,智能化制造不仅需要最快速度抓住商机,而且还需要一种工匠精神,在技艺的完善上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赢得市场信任。
与此同时,还需考虑如何跟传统产业融合的问题。于汽车领域而言,我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一方面传统的汽车需求正趋向饱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庞大的市场体量,而这就可能成为新的商机。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手机曾一度被认为是夕阳产业,因为它功能单一、价格便宜,无法带来更多收益。后来,苹果公司把信息化成果运用到手机上,让手机更加智能化。手机行业非但没有萎缩,反而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不仅改变了整个业态,还深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看,无人驾驶汽车未尝不会改变人们对汽车只是一种代步工具的刻板印象。
所以,智能化制造不只是创造一件新产品,它还包括新旧业态融合的过程。老的行业并非没有潜力可挖,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准消费者变化了的口味,引领消费时尚。这背后蕴含了供给与需求的逻辑。产品只有卖出去,才能获得收益,继而让企业扩大再生产。由此而言,智能化制造想要成为一个新的风口,还需要在作为吹风人的消费者身上多做些功课。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