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家谈】习主席访问欧亚三国,书写亚欧合作新传奇

2016年06月17日 11:13   来源:中国网   张敬伟

  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开启东欧中亚三国外交之旅,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三国都处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要冲。

  古代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中西经贸、文化交流的美丽叙事。全球化时代,亚欧大陆需要“一带一路”这样的纽带。“一带一路”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即以一条经贸合作的血脉,书写着中国和欧洲、中国和中亚、中国和西亚新时代的共赢传奇。

  经历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亟需提升对华经贸战略合作关系。中亚到西亚,都需要中国的产能支援和资金挹注。石油危机之下,完善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亚和西亚国家面临的现实关切。中国通过陆海两个方向推进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主推经贸多赢,强化区域合作,以此来推动从亚欧到亚非并延伸至亚太的全球化合作。因而,“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化解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分歧、宗教和文明冲突的有效途径。

  “一带一路”需要找准契合点,以便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如此,才能改变区域国家等靠看的态度,以及另外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误解甚至是猜忌。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三个“要点”。塞尔维亚是独立不久的东欧国家,中塞两国早在2009年就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塞尔维亚也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个战略伙伴。2015年,中塞两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两国合作领域从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到能源、钢铁、通信及金融领域。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是中国国家元首32年来首访,两国将签署一揽子政治、经济协议,使两国战略合作推向深入,而且会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典范。

  波兰是中东欧大国,在欧盟内部也有相当的影响力。习主席此番访波,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2年再次访问波兰。中波两国元首,将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欧关系等展开讨论,并签署金融、教育和地方合作等多个合作文件。

  习主席访问东欧两国,也意味着中欧关系从重点合作(中国和英法德“三剑客”为主的西欧发达国家)开始全面发展(从中东欧“新欧洲”国家到非欧盟的东欧小国)。“一带一路”建设在欧洲的战略“布点”(塞尔维亚、波兰),能够形成以点带面的传导效应。这有助于打开中欧关系的新局,书写中欧关系的新篇章。如果说中欧合作的“1.0版”开启了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英法德等)的经贸合作关系,这一合作的路径是从西到东、从欧到华;“一带一路”则开启中欧合作的“2.0”时代,是中国产能和资本对中东欧市场的深耕,战略推进是自西向东。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要冲,又是上合组织成员,中乌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在中亚和“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并有助于对接俄罗斯的“欧亚战略”,形成合力,助力“一带一路”向西亚和欧洲推进延伸。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市场,从中亚到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市场需求虽有不同,但都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引入和产业更新,以便在新周期实现经济增长。新常态的中国,内部推进的供给侧改革,积累了富裕的资金和多余的产能。“一带一路”建设正好能将这些资金和产能输送出去,解决亚欧各国的市场急需。

  习主席访问欧亚三国,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书写亚欧合作新传奇。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