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共筑中塞合作之“桥”

2016年06月17日 16:16   来源:中国网   

  谈到塞尔维亚,中国老百姓首先会想起的是南斯拉夫电影《桥》,电影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抗击法西斯的故事。中国人民与塞尔维亚人民一样,都有着英勇抵抗外来入侵的历史与记忆,因此,这部电影长久以来一直是沟通中塞两国人民的“心灵之桥”。电影《桥》作为中国了解南斯拉夫的一个窗口,萦绕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形象和产生的英雄情结一直挥之不去。无论老一代还是新一代,都想目睹当年“桥”的风采。

  随着国际形势纷纭变幻,南斯拉夫也经历了战争、解体、冲突、重建、转型等复杂历程。多灾多难的前南各国人民如今又迎来新生,步入了新一轮和平发展时期。但桥的记忆在两国人民心中一直没有消退。

  2016年5月18日,笔者终于有机会得以一睹历史上这座英雄之桥的风采,来到了电影中的“桥”。南斯拉夫电影描写的桥现在已经在黑山共和国境内,横跨塔拉河(Tara River),高大险峻,桥侧仍有当年被炸痕迹,如今已经重新修好。桥的周围已经修建了不少娱乐设施,但当年的英雄的雕像仍然矗立在桥畔。晚上回到黑山的居住宾馆,在宾馆餐厅休息时,又打开手机,观看《桥》这部老电影。宾馆一位年过五旬的服务员听到熟悉的电影声音,不禁凑过来一同观看。虽然是中文配音,她还是对电影对白的细节耳熟能详。每出现一个人物,都做解释,“这是日沃伊诺维奇,现在还健在,已经80多岁了!”她指着剧中的主人公说。日沃伊诺维奇是南斯拉夫家喻户晓的明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的英雄事迹至今传颂。可惜的是,就在我们谈论“瓦尔特”一周后,英雄瓦尔特扮演者沃伊诺维奇去世。但中国和南斯拉夫两国之间这种心灵纽带一直存在着。

  2014年12月,由中国路桥工程公司承建的跨越多瑙河的泽蒙—博尔察大桥竣工,这一被誉为“多瑙河上的彩虹”的桥梁,也被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称为“中塞友谊之桥”,它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大桥项目。该桥的建成结束了近70年来贝尔格莱德市多瑙河上仅有一座大桥的历史,极大方便了塞尔维亚民众的出行,也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成为构筑两国友好的“友谊之桥”。

  如今,中国“一带一路”规划在欧洲最具标志性的工程——中欧陆海快线,又成为沟通中塞之间的“和平之桥”,它从希腊港口途经马其顿、塞尔维亚至欧洲内陆。与当年《桥》这部电影描述的情形不同,当年德国法西斯尝试从希腊经马其顿至塞尔维亚退回到本国,塞尔维亚人民坚决炸掉大桥。70年后,中国重新构筑这座中塞合作之桥。今天,塞尔维亚人民用无限的热情来欢迎“中国之桥”,与中国人民一起共筑“中塞合作之桥”。

  2016年6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再续中塞友谊。塞东向战略与中国的“16+1”合作不谋而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塞再工业化战略互相借力,互利共赢。双方在重大政治和战略问题上互相关切,在国际事务上保持密切合作,互相支持。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全面提升双边合作战略水平,把双边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塞合作之桥将会继续畅通,造福子孙万代。(刘作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