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官微与网友“掐架”值得反思

2016年06月14日 08:33   来源:大众日报   杨杰

  6月1日,甘肃陇南成县卫生计生局官微发布了一条纪念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36周年的政务活动信息,引来一些网民的跟帖议论,官微管理员与多名网友在网上多次互评转发,双方均“言辞犀利”互不相让。近日,新京报记者从成县县委宣传部获悉,涉事微博管理员已被批评教育。(6月12日《新京报》)

  因对纪念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36周年活动意见不同,甘肃陇南成县卫生计生局官微与多名网友发生“言辞犀利”的“掐架”,虽然事情结局以涉事微博管理员被批评教育而告终,但官微与网友之间的任性行为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作为官微,其代表的是官方的形象,在与网友沟通交流或发布信息时,不管网友对相关信息反弹有多激烈,其必须保持严谨、依法、理性的官方形象,对暴粗口或无理取闹的网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德报怨,切忌动辄扣“帽子”;对有违法乱纪嫌疑的网友,要在职权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警告,必要时可以依法采取相关措施或寻求司法机关的帮助,以维护官微的形象和权威。

  作为网友,对官微发布的信息,如果有不同看法,应当依法以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反映意见和建议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切忌无中生有,更不可对官微管理员发动人格攻击,恣意妄为。

  作为网络信息传播者,在转发或加工转发信息前,自己首先要搞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客观公正地转发相关信息,切忌添油加醋,更不能断章取义,扭曲事实。

  官微与网友“掐架”事件,突显了权力行使的任性。对掌握公权力的人来说,其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如果在行权过程中发生与网友“掐架”情况,这暴露的是权力任性和失范,亟须加以规范,让权力入笼;对具有广泛自由权的网民来说,不管是监督政务,还是转发网络信息,如果出现出言不逊或断章取义、扭曲事实的情况,这说明很多网友还不了解,不管是现实空间还是虚拟空间,权利行使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它不能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要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由此可见,要让官微与网友和谐相处,二者皆要避免行为任性,而这,一是需要双方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守规矩;二是需要双方清楚,不管是官还是民,大家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切莫为图一时口舌之快互相伤害,要注意言行的“边界”在哪里。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