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选择性禁烟”未尝不是尊重市场

2016年06月02日 10:31   来源:光明网   舒圣祥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征求意见稿曾明确“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但据参与条例起草讨论的专家介绍,条例草案的最新版本,已将“全面禁烟”修改为“选择性禁烟”,出现了“餐厅、酒吧、咖啡厅、茶楼、歌舞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可以设吸烟区”等条款。从“全面禁烟”到“选择性禁烟”的变化,让控烟人士直称国家控烟立法“开倒车”。

  禁烟与控烟,虽然仅一字之差,差距却判若云泥。关于烟草,国家的总基调,肯定是“控”而不是“禁”。有人说,为什么不把烟厂全给关了。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经大脑的。一方面是禁不了,合法的被禁,非法的就来了,国产的被禁,走私的就来了;另一方面是,3.16亿烟民是个庞大的市场,2015年烟草行业上缴财政总额超过1万亿元,而全国财政收入一共也就15万亿。如果要维持现有财政支出,禁烟必然意味着大幅增税。简单一句关掉烟厂很容易,但你先得考虑一下,自己愿意为此增加多少税收,去补上那个大窟窿?

  既然烟草总基调是“控”,关于室内场所的“禁”,自然是相对的,是小范围的。所谓“全面禁烟”,是指公共场所、工作场所没有例外;而“选择性禁烟”,则给出了餐厅、酒吧、咖啡厅、茶楼、歌舞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的例外。这里面需要厘清的一个概念是,何谓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商业性的场所,是否在此范围之内?我觉得这是值得讨论的,因为人家毕竟是盈利性的商业场所,是否禁烟、如何禁烟的话题,其实也是要不要尊重市场的话题。

  且不说去某些娱乐场所的烟民占比多寡,单说对商业性场所下禁烟命令的合法性,就值得商榷。因为烟草是合法购买,吸烟也并不犯罪,那么一个商业性场所,允许烟民合法地抽吸合法买来的烟草,有问题吗?我这样说,不吸烟的人或许会很不快,但我只是想说明,类似全面禁烟看似严厉,但在商业场所能否有效落实,很成问题。背后的执法成本巨大,控烟效果也不一定好。如果某些娱乐场所本来就是“烟民俱乐部”,一纸条例真就能禁得了?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娱乐场所不一定是“烟民俱乐部”;但我相信市场是理性的,如果娱乐场所的消费者都反感抽烟,老板为了自己的生意不会无动于衷,他会主动选择禁烟。举例而言,如果宣布禁烟能够吸引消费者,聪明的餐厅老板自然会以此作为卖点,用不着政府强制。相反,如果禁烟有损于他的利益,即便明令禁烟恐怕也很难禁得住。禁烟要不要讲市场逻辑?我觉得应该讲。

  之所以控烟人士常常感到不满意,背后的分别大概在于:控烟人士追求的是单目标,而政策制定者不得不追求多目标。追求室内禁烟的单目标,容易迷恋“严刑峻法”,容易迷恋“强权干预”,而不管被禁者是否享有自由经营的权利,不管貌似严格的条例能否有效落实,更不管尊重市场和利益引导的办法会不会更可行。但是,政策制定必然是多目标系统,不能为了单一目标不管不顾,它必须考虑“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承诺,必须考虑执法的成本和实际的收效,必须考虑实实在在的烟草对财政的贡献。

  有时候,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世界是复杂的,烟草也不例外。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选择性禁烟必留“后遗症”    2016年06月02日
  • ·选择性禁烟 未尝不是尊重市场    2016年06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