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选择性禁烟”是开倒车还是立法平衡

2016年06月02日 08: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征求意见稿曾明确“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但条例草案的最新版本,已将“全面禁烟”修改为“选择性禁烟”,出现了“餐厅、酒吧、咖啡厅、茶楼、歌舞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可以设吸烟区”等条款。

  允许一些娱乐场所设立吸烟区,如此“选择性禁烟”是倒退。控烟立法,不能走回头路,更要能对得起肩负的社会责任,要能信守诺言,履行自身的承诺,而不能替烟草既得利益者背书,损害民众利益。希望《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的最终出台能不受既得利益者影响,能真正体现民意,维护民众权益,对违背民意与损害民利的部分,予以修改或删除。——戴先任

  作为我国一部专门的控烟法律,《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呼之欲出。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在最新版本中,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变成了“选择性禁烟”。这是控烟立法在“开倒车”。而烟草行业人士曾公开辩称,“烟草每年利税近万亿,是国家支柱产业。”问题是,烟草每年利税近万亿,烧掉了多少社会成本?应坚持“全面禁烟”不动摇,同时,执法主体要明确,处罚措施要强化。——张西流

  类似全面禁烟看似严厉,但在商业场所能否有效落实,很成问题。背后的执法成本巨大,控烟效果也不一定好。一些主张全面控烟的人士追求的是单目标,而政策制定者不得不追求多目标。追求室内禁烟的单目标,容易迷恋“严刑峻法”,容易迷恋“强权干预”,而不管被禁者是否享有自由经营的权利,不管貌似严格的条例能否有效落实。但是,政策制定必然是多目标系统,它必须考虑“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考虑执法的成本和实际的收效。——舒圣祥

  如果为了维护吸烟者的吸烟权利,便不禁止公共场所吸烟行为,显然会令不吸烟公民的权益遭受损害。反之,如果为了维护不吸烟公民的权益,便硬性规定烟民在不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情形下亦不能吸烟,无疑也会损害吸烟者的权利。《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最新版本中规定一些娱乐场所可以设吸烟区,相对更为接近立法平衡保护原则。

  ——魏文彪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选择性禁烟必留“后遗症”    2016年06月02日
  • ·选择性禁烟 未尝不是尊重市场    2016年06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