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我为什么反对“女性专车”

2016年04月29日 08:33   来源:京华时报   杨耕身

  关于“女性专车”,报道中那位老先生的观点已然在前,“公交车是公共交通设施,公交公司无权私开女性专车”。

  从4月26日开始,郑州市公交三公司3车队906路公交车,推出夏季女性专车。每天的早上7时30分和下午4时30分的交通高峰时段,分别发一趟女性专车。该趟专车只让女乘客上车,男乘客可乘坐跟随其后的另一辆906路公交车。此举一出,立即引来众议,大多女士认为此举“贴心”,但一些男士却对此不满。一位老先生表示,这是对男性的歧视,公交车是公共交通设施,公交公司无权私开女性专车。

  来自男人的异见,自然是应予无视的。如果这些男性不是存心不良,那为何会极力反对“女性专车”呢?这也正是推行这一做法的公交公司方的逻辑:“夏季将至,女性乘客穿的比较单薄,尤其是年轻人,穿超短裙、露脐露背装的较多,在拥挤的车厢里,容易遭遇咸猪手。”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为以防万一计,倒不如把那些“臭男人”直接与女性隔开更为彻底。

  公交公司此举令人最感佩之处其实在于,它让人不由得猜测,在郑州,公交色狼以及公共场所性骚扰现象,是不是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否则何至于有此专车防色狼之举,又何至于将所有男性视为潜在的“咸猪手”及性骚扰者?那么有鉴于此,也考虑到男性同样可能面临的性骚扰问题,我斗胆建议公交公司,也不要每天仅开通两趟女性专车了,索性以性别划分为男性及女性两类专车,这样岂不万无一失,皆大欢喜?

  如果继续按照“女性专车”的视角,我们也需要继续对社会及观念进行改造。社会改造方面,当下男女混杂的公共场所,仍然不少,其诱发性骚扰的几率并不低于公交车,所以很有必要以性别来划分,比如上学时应当男女分校,进电梯时需要男女分梯,等等。观念改造方面,可以考虑恢复那种类似“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典籍所载“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该是何等美好而和谐的场景。

  出于防止性骚扰而推行的“女性专车”,还隐约让我觉得公交公司可能仍存在千虑一疏之处。毕竟“性骚扰”这样的事情,似乎并不总只发生在异性之间,那么女性专车又将如何避免鼓励或刺激同性之间可能存在的骚扰现象?

  ——明眼人可以看出,以上所写其实是调侃多于说理。这也实在是因为有些道理浅显得很。关于“女性专车”,报道中那位老先生的观点已然在前,“公交车是公共交通设施,公交公司无权私开女性专车”。不过这位老先生将它视为一种男性歧视,却是我不能苟同之处。因为在我看来,它恰恰是一种歧视女性之举措。在男女平权时代,许多歧视恰恰是假尊重或保护之名而行的。

  再多问一句,郑州的“女性专车”能开行多久呢?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地方叫车平台遇冷未尝不是好事    2016年06月20日
  • ·法治管理专车必须“挂档提速”    2016年06月13日
  • ·封号处理能否换来专车涅槃重生    2016年05月09日
  • ·女性公交专车无关歧视男性    2016年04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