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不起,我有不懂“摸胸艺术”的权利

2016年04月25日 08:36   来源:红网   刘孙恒

  女诗人邀观众摸胸30分钟,曾拍过诸多人体摄影作品。4月19日晚上,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家酒吧内,在所有乐队的演出都结束后,一名叫林侧的女诗人站在舞台上,邀观众上台伸手摸她的胸部,整个过程持续了30分钟。据悉,林侧于1993年出生,是音乐人、诗人。这次是林侧首次在舞台上表演行为艺术。(4月22日中国青年网)

  前些天,一名女子在西藏羊卓雍错旁一丝不挂拍照,文字说明中称“姑娘说大概是自己最好的时光来到西藏,所以想在这片圣土留有记忆”。然后说这是“艺术”。去年,一组故宫博物院内拍摄人体艺术照引发舆论轩然大波,也是因为“艺术”。如今,“女诗人邀观众摸胸30分钟”,又是因为“艺术”。

  我很想情绪化地说“艺术,有多少色情假汝之名以行”,但我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首先在于自己不懂艺术,所以自己也分不清艺术与色情的边界在哪,而身体又确实是艺术的载体或呈现方式之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么同理,“女诗人们”是不是也该尊重、理解我等不懂艺术的权利?

  某种程度上我倾向于相信这位女诗人真是为艺术而献身,她说,“‘我们是生长在夜晚的一棵树,我们的身体会发光。我们的血,像河流一样,带着温度奔跑’,但‘我的身体比思想更纯粹’,愿意与你们分享这一种纯粹的发光的美好。”此番言语,令人动容。因为背后没有任何的利益动机,反之是女诗人自己会深陷道德漩涡甚至还会有法律风险。

  但是从现实来看,公共场合的摸胸之举,又确实挑战道德伦理的底线,明显有违公序良俗。“摸胸艺术”到底要给旁观者怎样的一种观感?或者说通过媒体的传播放大,给世人呈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你可以说我很俗,但摸胸要是“艺术”,在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上那些搔首弄姿的女子恐怕也是在表演“艺术”;你可以说我是鲁迅先生笔下那种“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的人,但现实就是如此,想必在大多数观者眼中,只见“摸胸”不见“艺术”。

  对不起,我有不懂“摸胸艺术”的权利。你有表演你艺术的权利和自由,你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你甚至可以蔑视我等不懂美与享受、不知诗与远方,但是请别凌驾于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之上,须知并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不然会有法律找你麻烦。并且我坚信,真正的艺术是可以穿越时空、不分阶层和年龄给每一个人美的感受,给人以启迪、让人有共鸣,但显而易见,“摸胸艺术”并没有。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