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 助力杭州崛起

2016年04月20日 07:28   来源:长江日报   孙不熟

  杭州这两年在媒体上获得的关注度,可以媲美深圳。

  你看,这座城市自古就是旅游名城,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现在又成了明星经济城市,娃哈哈、吉利、农夫山泉、万向不在话下,尤其是还冒出了阿里巴巴这个超级大宝贝。在全国媒体言必称“新经济”的大背景下,杭州不火都难。

  成绩好,自然就有话语权。这座城市里坐着马云、宗庆后、李书福、吴晓波等大脑袋,他们个个能说会道、善于造势,随便讲一句话就可能上新闻头条,随便做一个事情都会冠以“中国”的名义。作为浙商大本营的杭州,最不缺的是镁光灯。

  不仅如此,杭州马上要办这个星球上最顶级的大咖秀——G20峰会,过几年还要办亚运会。大哥光荣,小弟也跟着沾光,隔壁嘉兴还办起了全球互联网大会,与南边深圳的IT领袖峰会,遥相呼应,煮酒论英雄。

  翻开杭州的经济数据,除了GDP等总量数据仍然处在二线城市行列,其他很多数据都有一线城市的范儿。比如富豪排行榜,定居在杭州的富豪数量一般总能进到前五名,有时甚至能进到前三名,让京沪都不敢小觑;而在一些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上,杭州上榜的民企数量甚至能排到第一名。

  再比如,杭州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家,仅次于北上深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相当于广州的两倍;另一个常用于衡量民间金融活力的标准是私募基金数量,杭州的私募基金数量,也高于广州,仅次于北上深三个城市。

  不过,漂亮的数据,并不能掩盖杭州其实是一个偏科生。作为一个区域型中心城市,杭州对国企、外企的吸引力就乏善可陈了。换句话说,一谈到国资与外资,杭州不过是一个平庸的省会城市,但一谈到民营经济,杭州就是一个光芒四射的明星城市。

  这个现象,值得玩味。10年前的中国,民营经济基本是没有地位和话语权可言的,往往被看作是“小打小闹”的插曲,国企与外企才是撑起城市经济的顶梁柱。但是10年后的今天,情况好像反了过来,外企开始大规模产业转移,国企则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民企则表现出极强的抗击打能力、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经济活力与话语权上,早已不是10年前的吴下阿蒙了。

  今天的中国,凡是民营经济强的城市,其经济表现力普遍都不错,比如深圳、杭州。凡是民营经济差的城市,其转型难度普遍比较大,比如华北与东三省的部分城市。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繁荣、最活跃的省份,其省会杭州自然有着民营经济之都的美誉。

  所以,杭州的崛起,其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民营经济有话语权,杭州就有话语权。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民营经济的话语权还会进一步加大,这对所有以民营经济为支柱的城市都是利好。

  杭州的成功,也给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那就是:民营经济不仅有利于藏富于民,也有利于政府的增收,以及整座城市的转型升级。比如,深圳、杭州这两年的财政收入增速都很漂亮。

  作者系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