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的小船 说翻就翻?

2016年04月15日 07: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职称: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这是词典里的一项解释。现实中,职称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具体意义——很多时候,职称是一项头衔,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荣誉和尊严;职称通常与利益挂钩,什么样的职称往往意味你拿一份什么样的工资;对很多新兴行业的工作者来说,职称似乎已不那么重要了,凭实际工作能力吃饭已成为较普遍的新职场法则。评职称的初衷,是建立一系列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但是显然,旧有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求,亟须从官本位向人才本位转变。

  @景维隆:门诊部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医术水平也是杠杠的。我一次去看病,发现老医生正戴着老花镜,查阅大部头的资料书,再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敲进电脑。一了解,写论文。干啥?评职称!老医生医术再高,也逃不过职称这把“菜刀”!毕竟在医院,没有一定级别的职称,医术再好,口碑再佳,很难让病人完全信任你。职称越多,别人反而越信任你,一连串的头衔和职称,都会让人觉得这个医生肯定很棒。

  @赢博:小时父亲家里穷,姊妹多,父亲承担起养家责任,初中毕业就放弃读书了。父亲钻研电线技术,但苦于学历低,难以评上更高的职称,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去参加学历考试既不实际又折磨人。虽然父亲没啥职称,但技术水平和口碑都没话说。其实,我们需要职称评定来选拔人才,但也需要父亲这样的专业素质过硬但学历低的人才,这才是人才选拔的多样化。

  @守拙:就教师职称评定而言,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一个“筐”。“筐”里装着教师的年龄、学历、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普通话水平、师德、出勤情况、讲课获奖证书……这个“筐”里的东西太多了:教师为了发表教学论文,花高价钱购买某些期刊的版面;职称评定竟成了有的职称评审部门的主要创收项目。今天的职称评定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弊端,就是“筐”子里的东西太多了。

  @柳重路:新兴职业更多是以成绩和实力说话,对职称的要求已经弱化了。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职业本身已经没有森严的层次制度,活跃度很高,年轻人思想相对开放,对职业更多是追求自我价值,而不是学历或证书的多少。像以前那样拼年头、熬层级,年轻人不是特别在乎了,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撤。

  @马长军:有一次我搜索自己文章时,发现我写的一篇批评职称论文买卖的文章被一网站转载,打开那网页,我感到有些尴尬,因为那家网站正是专业搞论文代写、代发买卖的。该网站还有详细的“论文报价”“怕骗必看”“写手加盟”等内容,还有客服中心、购物车等链接,简直就是一家网上“论文超市”。我好奇地搜索一番,发现这种网站还不少,难道中国真的成了“论文买卖”王国?

  @胡欣红:在我看来,教师职称评定僧多粥少、名额分配不公等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或者说这些问题大都与暗箱操作相关。表面上看,职称评定历经多年实践,有完善的规章和固定的操作流程,实则根本经不起推敲。就职称晋升的资格条件而言,大抵都是“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师德高尚,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等含糊其辞的“假大空”规定。相对而言,惟有年数限定和论文要求相对具有明确性,这就给评定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间。

  @马得清:一般来说,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每月要比中级职称的老师多拿1000多元工资。学校计算绩效工资时,也以职称为基础,这就必然导致教师的绩效工资缺少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考量。同样任教高一,哪怕中级职称的老师比高级职称的老师教得还好,但是薪酬还是低不少。中级教师一定要问:我既然比高级教师教得好,为什么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却比高级教师少那么多?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