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改革的步子再大一点

2015年11月27日 07:24   来源:长江日报   朱昌俊

  日前,人社部、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县级及以下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11月27日《新京报》)

  这几年,从社会舆论到人大代表提案,要求对职称外语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有关职称外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著名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考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连考12年未通过。这类故事充分展示了当前职称外语考试的弊病所在。

  从提升人才的外语能力来看,职称外语制度的效果实在难以高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目前学习英语的人数几乎超过了某些英语母语国家总人口,但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达90%。职称英语对于所有的技术人才作了统一要求,但因为考学用的脱节,导致其异化为一种考试工具,不仅无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反倒束缚了专业人才的成长。

  在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有必要植入更多的放权理念。职称制度是国家人才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对各类职称制定包括外语在内的“统一”标准,看似是“高要求”,但在实际中却产生了背反效应——职称考核标准与实际运用出现断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行政思维下的人才评价标准,在根本上仍是一种错位的干预。本该由学术部门或业务部门决定的事项,被行政权力过多干涉,让非专业机构来决定专业机构的事。哪些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外语考虑、哪些不需要,应该由每个单位的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具体决定,而不是人事部门。

  市场经济充分发育,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知识分子,已经不限定于在公共部门任职,市场对他们的需求也非所有的国家职称考试所能够评定和囊括。因此,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测评权力可完全交由第三方的专业化市场机构来完成,同时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更多的让市场化的用人单位来制定。以一套标准统一要求,缺乏灵活性,难免与市场需求产生冲突,也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方向不符。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