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郑晓廷的成功能疗救“民科歧视症”

2016年03月10日 09:45   来源:长江日报   严辉文

  郑晓廷是一位62岁的初中肄业生,现任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已经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等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10年受聘成为临沂大学教授。(3月9日新华社)

  初中肄业,大学终身教授,这些标签似乎具有强烈的冲突性,但在郑晓廷身上却实现了空前的和谐统一。

  不用说,“民科”曾经是一个受人歧视并略带贬义的词汇。“民科”一般是指没有受过科学训练,不懂科学理论,却专注于某项科学研究,或者宣称解决了重大科学难题的人。方舟子甚至于称这些人是“科学妄想家”。但是能够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等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能够吸引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竞相拜访的郑晓廷,显然又不在此列。

  初中肄业又非古生物学圈内人的郑晓廷,一开始又未必不是从“民科”起步的。他今天的成功固然有个人努力的因素,但恐怕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单位热心支持。郑晓廷说,他在古生物学上有所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得益于我国古生物学界的开放。远在郑晓廷成为一名知名的古生物学者之前,他便以一个初中肄业生的身份,获得了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这表明中国的古生物学界不仅具备相应的科技鉴赏力,而且具备唯才是举摒弃门户之见的豁达胸襟。

  不得不指出的是,与大量类似民间哥德巴赫猜想论证爱好者的“民科”现象同在的,恐怕还有“民科歧视症”。很显然,假如郑晓廷一开始就遇上这样的歧视、泼冷水甚至于打压,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爱好科学本身不是罪,不值得取笑,另眼相待“民科”,恰恰表明相关的专业机构与普通民众之间,横亘着一道冷漠的高墙。

  相关的科学组织实在不应该患上“民科歧视症”,完全可以通过相关的科学论坛、演讲、协会活动,为“民科”们开路,施以点醒术或者疗救术,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他们视为狂人和疯子。

  事实上,“不识正途”的爱好,远不止于“民科”。在日常工作中,笔者也曾接待过许多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他们对相关的文学艺术项目有所了解,有点追求,有些基础,问题在于鉴赏力不够,功力不足,却又功名心太甚,如迷途羔羊一般迷茫。有些人经不住诱惑,热衷于向某些野鸡机构购买所谓的“杰出书法家”、“中华文学家”等荣誉,最后不仅经济上受损,而且不免沉溺其间远离了文艺追求的正途。对这些人,我和我的同事们,常常是热情接待,多方引导,其中一些人最终通过地方文艺协会的指点迷津,又重新回到了爱好者的正途。

  郑晓廷的成功,恰恰显现疗救“民科歧视症”的重要。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