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最受瞩目的当属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召开。会议传递出有关中国发展的“成绩单”和“规划表”,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3月3日,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全球关注。这份报告不仅详细阐释了中国“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也将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6.5%至7%区间。有分析认为,一方面,这是近20年来中国首次把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一个区间,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以中国的经济体量,在当前的下行压力下依然能确保稳定在6.5%以上的增长预期,这显示了中国较高的发展水平和发展信心。
数据也显示,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依然稳定。2月29日,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布报告说,由于在东南亚市场的支付使用量持续扩大,人民币1月份在全球支付的份额有所上升,在全球支付的份额为2.45%,较去年12月的2.31%、去年11月的2.28%进一步增加,稳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不过,上周一些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数据也在提示我们,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的状态仍未得到较大改变。
2月29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份年化通胀率为-0.2%,较1月份的0.3%大幅下降。这次数据下降超出市场预期。分析认为,深受通缩困扰的欧洲极有可能在3月10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采取措施,继续加大货币宽松政策力度,但最终能否收获预期效果,仍是个未知数。3月1日,经合组织发布公报称,2015年二十国集团进出口额分别下滑13%和11.3%,全球贸易下滑幅度较大。2015年第四季度,二十国集团中只有中国和土耳其实现进出口增长,进口额分别增长1.0%和4.3%,出口额分别增长0.3%和3.3%。
3月2日,美联储发布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报告虽然强调“1月初至2月下旬美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活动实现扩张”,但同时也承认“低油价、美元升值以及海外需求疲软抑制了制造业活动”。分析认为,虽然部分机构仍在鼓吹美联储3月加息的可能,实际上当前美国经济放缓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也普遍悲观,加息概率确实不太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