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日记成“虚构小说”呼唤新闻立法

2016年02月26日 10:50   来源:东方网   梁江涛

  父亲濒死儿子却用低保金“行乐痛快”、农妇组团“约炮”、媳妇骂婆婆“老不死的东西”、低保夫妇不顾儿子常年酣战牌桌……春节期间,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经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真相如何?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2月26日新京报)

  面对各种网络平台上描绘的那座“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人们在转发讨论中将信将疑:心目中的乡土中国真的凋敝如斯吗?如今真相大白,原来是春节假期,一家杂志社要求记者返乡每人写一篇返乡日记,高胜科便上交了此文。他说,这是单位交给的任务,“我写的像春秋笔法一样,像小说一样。”如此不负责的新闻写作,让他的老乡们感到“委屈死了”,质疑“高胜科也是从小在这个村里长大的,他咋能那么抹黑自己的家?”,不仅如此,这篇“上网就捅咕出来了”的报道,经网络平台的竞相转发,误导公众,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禁要问,还有多少“农妇约炮”式的假新闻“轰炸”网络?

  编造虚假新闻的一大恶果,就是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凡“不同凡响”的新闻在网上一露脸,网评文章立马跟进。新闻往哪走,网评随其后;新闻一辟谣,网评就尴尬。搞得网上新闻真假不辩,莫衷一是,最后殃及无辜,连真新闻也无人相信了。这种乱象不能完全怪作者,为了追求点击率这个“网站GDP”,网络媒体往往忽略社会效益,热衷于炒作未经证实的奇闻轶事,刺激网评写手快速评论,以满足某些看客的猎奇心理。高胜科的稿件通过杂志微信公众号推送,得以迅速传播,所在杂志社以春节为由,懈怠审核,无疑是这一“触目惊心”的虚假新闻得以“轰炸”网络的主要推手之一。

  在不久前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返乡日记是媒体交给记者的一份下基层、接地气的“家庭作业”,回乡的记者本该沉下心去,到老乡家中采访,有好说好,有孬说孬,将东北村庄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而急功近利图省事,道听途说网上凑,这是千万要不得的作风与文风。习总书记的讲话,就是提醒新闻工作者既要奋勇担当,又要在发表批评性报道时以事实为依据,将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

  虚假新闻止于核实澄清,更止于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让新闻回归理性,除了记者需要提升职业操守外,媒体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更为重要。不仅要让新闻做得更精、更活、更权威、更大信息量,更具通俗化,而且要有一说一,实话实说,既要喜也要报忧,增强新闻公信力,令百姓喜闻乐见。就目前的制度环境而言,涉嫌虚假新闻的,除了媒体自我矫正外,只能由被侵害方以侵犯名誉权等案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定,而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新闻及其从业人员法律。“农妇约炮”假新闻“轰炸”网络再次带来启示,新闻立法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