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遏制景区门票乱象 需重构利益格局

2016年02月18日 07:33   来源:羊城晚报   木须虫

  学生票只在暑假销售;全价票40元半价票变30元;几个景点打包销售……国家发改委近期在全国200余家景区检查门票时,发现一些景区存在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未按规定执行门票优惠政策、捆绑销售和不合理联票等乱象。专家认为,遏制景区涨价乱象,必须尽快明确景区产权归属与性质划分,进而厘清利益分享机制与监管部门管理职责,最终实现门票的分类管理指导。(2月16日《华商报》)

  在门票乱象的背后,相当多的都有地方的影子,地方既是景区门票的受益者,也是监管者,这必然导致门票政策执行监督疲软。然而,许多景区属于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将其圈养起来“景区化”,就是变相的侵占,与民争利,背离了全民共有共享的属性,这也是为何景区门票涨价让国民产生被劫掠感的根本原因。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实行景区门票分类改革。所谓景区门票分类改革,即根据景区产权归属与性质划分,进而厘清利益分享机制与监管部门管理职责,最终实现门票的分类管理指导。对于私有化景区,以指导为主,放开经营,对国有景区则划分为经营性与公益性景区,明确经营性景区只能获取适当的利润,公益性则应纳入财政兜底,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逐步建立由国家公园、省立公园和城市公园组成的三级公益景区体系。

  要使门票分类改革顺利进行,还须更多政策与法规的配套保障。一者,从立法的层面固化重要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的公益地位,让景区从“地方所有”变成全民所有,赋予国民分享和监督的权利,对景区“地方化”、“逐利化”予以刚性约束;二者,从财政、税收等方面促进景区的共建共享。地方对景区“门票依赖”契合着地方建设投入回报、景区管理、保护成本等合理的利益诉求,景区共享的前提是建设、维护与管理的共建,通过强化国家财政对公益性景区的补贴、调整旅游景区服务税率等,给地方利益松绑,为景区旅游注入福利成色。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凤凰古城免门票的启示    2016年03月30日
  • ·凤凰古城门票风波的警示意义    2016年03月30日
  • ·“春晚门票”应有必要的透明度    2016年01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