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办法可以说是军令状、责任书的具体化,在行政体制明确了职责和奖惩,有助于激发扶贫的制度优势。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脱贫致富也不能仅靠官员。
春节还乡聚会,一个在县城扶贫局工作的同学,直言“压力很大”,同样在政府工作的同学则安慰他:扶贫受重视,你们也能出成绩啊。春节过后,就看到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想到同学的压力和动力,更为理解。
进入“十三五”之年,扶贫是一个关键词。让7000多万人摆脱贫困,是一个庄重承诺。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但对于中国的体制而言,则是“脱贫不脱贫,关键在干部”。能否更好地发挥在组织领导、调配资源等方面的体制优势,对于实现“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无疑有着决定性作用。
可以说,考核办法的出台,正是为了进一步发挥这样的制度优势。2015年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多个省份的领导当时就在会上与中央签下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这绝不能只是表态。考核办法可以说是军令状、责任书的具体化,在行政体制明确了职责和奖惩,有助于激发扶贫的制度优势。
这一考核办法,也制定得比较科学。考核办法主要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份,东部先发地区则在此之外。这样的“区别对待”,体现着因地制宜。而在考核办法中,更明确列出了6个可能发现的问题,不仅有未完成任务、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等,还有违反贫困退出规定、违反贫困县约束规定,剑指“戴帽炫富”“争戴贫困帽”等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考核办法中,首次引入“第三方”力量,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这无疑能更好地利用独立性与专业性的优势,有效规避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带来的弊端。既能发现一些政府内部监督碰触不到、不敢公开的问题,又能让上级领导掌握丰富真实、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情况,使各项脱贫数据更可靠、更公正。
换个角度看,这样的科学考核,也是对贫困地区的官员负责。此前,甘肃省曾以扶贫业绩考核官员,6人因扶贫绩效考核“一般”被调整,8名则被提拔重用。有升有降、有上有下,让扶贫成为与领导干部个人利益攸关的事。在这样的脱贫压力之下,考核也需更加精准,毕竟,升迁降职对官员都是大事,不能让他们上得侥幸、下得委屈。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脱贫致富也不能仅靠官员。一方面,扶贫开发也需要一个大环境,很多时候,贫穷不仅有经济原因,也有文化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脱贫的意愿与能力也同样重要。也正因如此,官员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扶贫,更需要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风改进、人心重塑上,写一篇大文章。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