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地方财政“税不够费来凑”为何屡禁不止?

2016年02月04日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短期来看,企业的销售业绩难以明显改善,因此必须要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给企业盈利提供空间。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也是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措施。因此,不管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降低企业成本没有商量,必须落实。

资料图片

  尽管中央层面出台了多项措施简政放权、实行普遍降费,但在一些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却大幅增加、居高不下。这不仅令财政收入质量变差,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21日《人民日报》)

  按下葫芦浮起瓢。在大幅减税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家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的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从治理部门小金库到清理各种乱收费,可以说治理和规范非税收入一直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研究部署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但是屡禁不止,症结在哪里呢?

  首先,因为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目前,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全面推进,地方政府主体税源缺失程度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应有的支出责任,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必然就会去多收各种费用。

  其次,是财政考核机制的滞后性导致。我国目前实施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与转移支付相配套的就是财政收入考核机制。也就是说中央给地方转移支付的资金,也与地方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相挂钩,如果地方政府完不成任务,中央下一年的转移支付资金也会减少。在这种考核压力下,地方政府为了能得到中央的转移支付数额,必须完成当年的收入任务。这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各种收费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地方改革积极性不高所致。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目前的现状是中央层面的积极性强,地方政府的改革积极性并未调动起来,一些改革措施并没有在基层落实,特别是涉及到具体利益时,执行困难。减税降费所遇到的执行难,就是涉及到地方财政的具体利益,在未理顺各种体制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必然落实不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短期来看,企业的销售业绩难以明显改善,因此必须要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给企业盈利提供空间。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也是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措施。因此,不管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降低企业成本没有商量,必须落实。

  在落实上,要对症下药。中央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改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改革积极性;最后,还要加大纪律执行力度,对地方政府不积极落实的,通过督察督办、审计检查等着力发现并严肃查处,确保政令畅通无阻。(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莫让乱收费“污染”营商环境 网友:加重企业负担

     将“非税收入”关进法治笼子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