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孕妇死亡风波的关注点该在哪里?

2016年01月22日 07:43   来源:广州日报   郑山海

  1月11日,一名孕妇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待产过程中死亡,一场论战由此爆发。孕妇杨女士所在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给北医三院发来“红头文件”,要求对死者死亡原因进行调查。而后,网传“死者家属等50多人来到北医三院进行打砸,并索要1000万元赔偿”。但家属对此矢口否认,双方各执一词,社会议论纷纷。

  虽然,各类解读者几乎都认为自己站在公平公正的位置,然而,得出的结论却针锋相对。有人认为医院草菅人命,有人认为孕妇家属居心叵测,还有人分析说这是打着公函旗号的公然医闹,总之,多数观点都延伸到了医疗事件本身之外。

  面对各方纷杂的说辞,作为医生,笔者觉得这个事情的关注点应该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北医三院回应称,患者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对于这一疾病名称,即便是医务人员,也有很多停留在听说过、没见过的状态。因为这个病非常隐匿,早期难以发现。同时,这个病又非常迅猛,血管中的夹层一旦形成,后续的血液就不断涌入,导致夹层内的压力不断增大,直至主动脉破裂,其结果比刀子捅坏了血管还可怕。一旦表现出了症状,就往往失去了抢救机会,并在短短数小时内,置人于死地。

  第二,医院该怎么做?主动脉夹层很可怕,死亡率很高,但不等于医院就可以不作为。比如,主动脉夹层形成早期,因为血管内外层撕裂,所以,病人会有严重的胸部或腹部疼痛的症状。因为夹层影响血流,上下肢脉搏强弱也会明显不同。所以,关键点是在孕妇出现疼痛症状时,当事医生有没有做必要的鉴别。

  但是,孕妇出现各类疼痛非常常见,如果每个孕妇都因为腹痛去接受一大堆鉴别主动脉夹层的检查,也不现实。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这家医院对于腹痛的处理流程是什么,如果当班医生在孕妇报诉腹痛时,执行了应有的诊治流程,至少当事医生可以免责。

  第三,高血压该不该怀孕?有人对孕妇的怀孕动机提出质疑,其实这也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表现。怀孕确实有一些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一条,但目前并没有把高血压作为怀孕的禁忌。生育孩子是多数成年男女非常朴素的愿望,本身无可非议。怀孕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所以,指责说这名孕妇不该怀孕,或者指责医院没有提议终止妊娠,都不是现在应该讨论的问题。在医学不发达的时候,生产死亡是年轻女性非常常见的死因,但社会上从来就没有过因为女性生育有危险就停止生育的观点。

  第四,该不该有质疑?家属(包括单位)要求明确死因,这当然是医院应承担的责任。每一个医疗行为都要经得起质疑,对于质疑应该合理回应,而不应将质疑简单地视为对立。特别是对于主动脉夹层这种人们非常生疏的疾病,更应该及时、全面回应。

  从目前各方态势看,整个社会对于这样一起风波,反应过于迅猛。以至于很多基本的信息还不清晰,就开始了评头论足。这其实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德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等泥点干了再说。因为衣物刚沾上泥点,容易越描越黑。如果耐心地等到泥点干了,只需要轻轻一弹就可以了。所以,解决问题一定要先晾一晾。

  现在,北京卫计委也已经介入此事,期待当事各方,能够多一些耐心,让事情能够尽可能还原,通过此事,建立一个解决医患相互质疑的范本,让医患之间拥有可以信任的桥梁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谁来维护孕妇的职场权益?    2016年07月27日
  • ·医院拒收临盆孕妇等于见危不救    2016年02月23日
  • ·孕妇死亡事件不妨等一等真相    2016年01月18日
  • ·孕妇盗窃累犯究竟该不该打?    2015年09月02日
  • ·医院也不能“想剖就剖”    2015年08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