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孕妇盗窃累犯究竟该不该打?

2015年09月02日 06:47   来源:红网   张立

  浙江台州市公安局今天在其官方微博就“网传孕妇遭捆绑殴打”一事作出回应,通报称孕妇卢某进入村民家中盗窃被抓后被事主释放,事后再来到该村被怀疑作案遭村民捆绑殴打,打人者自首,被依法行政拘留八日并处罚款三百元。(9月1日中国新闻网)

  一位孕妇,也是一位盗窃累犯,因为屡屡盗窃为村民所厌恶。最后在一次盗窃后,终于激起了村民的愤怒。站在村民的角度,于情确实有宣泄愤怒的理由。但是,殴打孕妇,并且以那样暴力的方式进行,恰恰是以暴易暴的方式在进行着原始的惩处,很难让人欣然接受。

  孕妇盗窃的次数可能很多,屡屡侵扰村民的生活,侵害了村民的财物,用不厌其烦一点儿都不过分。从盗窃物经济价值来看,对于村民个人来说,也许比较重大,对于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为由对孕妇盗窃嫌犯进行一定的控制,也是有法可依的。但以财产权受侵害为由,进而殴打盗窃犯,还是有点过分。

  也许,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人为了给自己的犯罪行为制造“掩护体”,以孕妇的身份或者以残疾人的身份进行盗窃,这或许一时能够让人因其特殊的身体状况有所顾忌,进而对其盗窃行为“从轻处罚”。但是,即便是一些人利用了这种人性的弱点,也不能在这种被利用中实行“反扑”。这种被人钳制的无助感或许很令人无奈,但是,人性的理性本就应该如此,况且还有法律对不法行为进行规制。

  对于孕妇盗窃累犯,自有刑事法律加以严惩。或者虽然其行为不够刑事法律制裁,也会有相应的法律加以规治。而对于公众而言,应该做的,就是平静地等待法律对孕妇盗窃累犯的实施相应制裁。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期待司法公正,常常期盼建立法治社会,甚至是法治国家。然而,这种建构,除了司法机关系统性的架构之外,还需要的就是众多公民所具有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然而,从现实来看,这种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仍然还没有得到普遍的树立。小偷很可恨,其盗窃行为该被治理是应有之义。但不是以公民个人非法治的方式进行。

  司法公正,不仅出现于司法机关具体案件的审判当中,也存在于审判前,公众对个案的司法认知,不能因为是犯罪嫌疑人,或者是罪犯,就人为推定他们不拥有某些权利。当人们“义愤填膺”地暴打孕妇盗窃累犯时,他们就是这样的缺乏现代法治思维。仍然固守着可以任意对盗窃嫌疑人进行侵害的思维,他们或许认为公众有惩罚的权利。倘若再往前追溯,这种思维,就是私设刑堂的变种。

  孕妇盗窃累犯,其行为可恨,但其人身权应该被尊重。权利平等和程序正义,在孕妇盗窃累犯处置当中,显得尤其突出。只有公众真正树立起了权利意识和程序意识,孕妇盗窃累犯该不该打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谁来维护孕妇的职场权益?    2016年07月27日
  • ·医院拒收临盆孕妇等于见危不救    2016年02月23日
  • ·孕妇死亡事件不妨等一等真相    2016年01月18日
  • ·医院也不能“想剖就剖”    2015年08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