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殡仪馆等死”,真相喝了孟婆家的汤?

2016年01月22日 06:44   来源:红网   郭元鹏

  突发心脏疾病猝死3天后,1月16日,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青山村村民王永利的遗体,被从县城带回青山村殡仪馆。因房屋被拆,此前,青山村殡仪馆是65岁老汉王永利和其哥哥王永明暂时的家。王永利在殡仪馆住了9天,直到病发死亡。(1月21日澎湃新闻网)

  这起事件其实很简单。几位老人居住的村庄被拆迁了,有关部门发放了拆迁款。可是老人坚持说没有见到拆迁资金。于是,他们住进了村子里的殡仪馆。直到引起媒体关注,有关部门才出面回应。遗憾的是,住在殡仪馆里的一位老人已经去世了。

  老人的死其实是个意外,和拆迁没有直接关系。不过,人都已经走了,拆迁的真相却还是雾霾重重。对于这起事件而言,不能因为已经“死无对证”就让真相烂尾,更不能因为有关部门接回了其他住在殡仪馆里的老人就画上句号。事件真相不能喝了孟婆家的汤,想不起来了,记不起来了。有这样几个问号需要思考。

  第一个问号:拆迁赔偿底线是什么?按照当地村委会提供的证据显示,老人的赔偿金不是没有支付,而是被其儿子领走了。是多少钱呢?4万多块钱。老人的房子的确不值钱。可是,毕竟不值钱的房子也能为老人遮风挡雨,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拆迁赔偿的4万多元能让老人今后“住有所居”吗?很显然,别说这笔钱被其儿子领走了,即使把这笔钱给了老人,当村里楼房崛起的时候,这些老人拿着4万多元赔偿,能买谁的房子?对于特殊家庭,应该坚持“扒一赔一”底线,你扒了人家一套房子,应该还给人家一套房子。

  第二个问号:资金领取为何能代劳?这些老人的赔偿金是被儿子领走的,这在村委会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是,老人和老人的儿子都是单独的个体,他们宅基地是独立的,他们的房子是独立的,他们的权益也是独立的,在拆迁的时候,这笔资金就只有老人自己才有权利领取。将老人的补偿款发放给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属于失责?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这就是为了获得年轻人的支持,而老人的反对意见他们则可忽略不计。这也暴露出了农村拆迁中的补偿乱象。当一些基层干部能从拆迁和卖地中牟利的时候,这种现象需要解决了。

  第三个问号:过渡安置为何成摆设?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房屋拆迁的时候,需要搞好过渡期间的安置工作。很显然的是,这些老人的房屋被拆迁之后的安置出了问题。没人管没人问,房子一拆了之。于是,无家可归的老人就住进了村子附近的殡仪馆。未来,是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的时期,乡村的拆迁力度会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尤其要保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最起码,在房屋拆迁后要首先保障他们的居住。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