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让投资有回报

“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系列评论①
2016年01月04日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环境的变化、结构的调整、动能的转换,要求我们必须摆脱过去只顾盲目追加投资搞扩张的做法,要精准发力,追求有效投资,向投资要更多回报,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有后劲的发展。这需要解决好思想认识、创新投融资体制等问题,并要注重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端制造及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领域

  近两年,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日子相当不好过。2015年三季度,煤炭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1.3%,仅为全部工业平均利润率的三分之一;水泥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170亿元,虽有半数企业在报表上显示是微利,但实际上大多数处于隐性亏损状态。钢铁行业更早已进入了微利时代,利润最低的时候,卖1吨钢的利润不如卖1根雪糕冰棍。

  这些行业之所以陷入困境,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些产业前些年的产能扩张太快,最终导致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行业微利或者亏损运行。在这样的形势下,投资的回报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当前产能过剩行业,这样的发展,只有规模,没有效益;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这不仅给资源环境带来压力,给社会财富带来巨大浪费,严重挫伤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也给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随着环境的变化、结构的调整、动能的转换,我们已经不能再走过去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而必须更加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摆脱过去只顾盲目追加投资搞扩张的做法,而要精准发力,追求有效投资,向投资要更多回报,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有后劲的发展。

  让投资有更多回报,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必须看到,多年来,我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制造等行业、资源密集型企业高速发展,但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产能,甚至是规模巨大的过剩产能。从需求侧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更高质量、更有效的市场供给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扩大有效供给的角度来审视投资的问题,特别是要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投资创造新供给,扩大新需求,这是确保投资有回报的首要前提。

  让投资有回报,要解决好创新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当前,投资已不能寄望于传统产业的产能扩张,而是更多地转向补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因此,要注重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彻底拆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面依法行政。同时,要做好监管服务,优化流程、明确规则,使得企业的投资回报可预期。

  让投资有回报,还要注重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端制造及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领域。要注重发展新兴产业,避免企业把大量财力物力继续投向已处于过剩泥潭中的产业,形成更大的过剩和浪费。同时,要加快去产能步伐,尽快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的发展腾出空间。

  此外,还要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行动,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各种物流费用,打出政策“组合拳”,增强优质企业竞争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