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12306遭吐槽 网络购票别让验证码挡路

2015年12月10日 06:51   来源:京华时报   

  随着春节临近,网络购票也逐渐进入“白热化”。面对潜在的“黄牛党”恶意刷票,火车票购票网站12306近日升级了登录的图形验证码,不仅图片种类增加,有些关键词还从一个变成了两个。“12306的验证码已经击败了全国99%的购票者,我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类似的吐槽声频频出现。

  人们的吐槽不无原因,登录12306网站订票时就会发现,验证显示的几幅图片像素较低,购票者需要瞪大眼睛外加联想才能读懂图片内容。此外,类似发电机、经筒等不常见的事物也出现在选择栏,更是让购票者头疼。一旦选择错误又要从头再来,无形中延误了购票时间。原本春运购票就是分秒必争的“战场”,一来二去让许多购票者败下阵来。

  既然方便人们购票出行是最终目的,那么一切措施和手段就应该围绕这个目的来行动。解决恶意刷票问题的同时为普通民众购票“添堵”,未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购票网站使用验证码并不断进行升级也是为了防止“黄牛党”使用软件刷票、人为加剧买票难的现状。但升级版验证码能否挡住“黄牛党”还是个未知数,阻挡住了许多购票者的回家路倒成了事实。

  解决恶意刷票、囤票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问题是有关决策者解决问题时有没有替购票者考虑,有没有为创造更加便捷的购票环境而努力。如果解决了问题却损害了民众的利益,这就算不上是好的办法。

  归根到底,设立升级版验证码只能“治标”,要想治好买票难的“病”还要从源头上疏堵结合,强力“治本”。严格落实车票实名制,严格内部售票管理,保障购票秩序的公平性;合理调配运力,增加临时性的旅客车次供给;构建并完善多种形式的出行渠道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以从源头上缓解春运购票压力,减少“黄牛党”滋生的土壤。

  新华社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