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人愿意继续保护长城吗

2015年11月27日 07: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付薇

  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去秦皇岛攀登了一次野长城。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长城保护员”这样一个工作。

  老许就是一位长城保护员。他本来是抚宁县一个村子的村民。2003年,抚宁县为保护境内长城免遭人为破坏,尤其防止人们偷拿长城砖,开始聘任长城沿线的村民担任保护员。老许就是其中一员。

  老许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翻山越岭在长城上走,看见偷砖的、放羊的、扒砖翻蝎子的,就立刻制止。

  老许对自己的职业很自豪。巡视长城的时候,他总穿着一套长城保护员的绿色制服,脚蹬绿胶鞋。他说,他的祖先就是修长城、守长城的“楼头军”,是明朝时从浙江义乌跟着抗倭名将戚继光来到北方的。

  攀登野长城很辛苦。跟八达岭、老龙头那样修复完善的长城不同,野长城的很多城墙都已崩塌,全是一段一段难以落脚的碎石路。有时,他还会遇到不服管的“刺头”。有的人不但不把长城砖放回去,还骂他,甚至从高处拿石头“溜”他。

  据说,在秦皇岛的四个区县中,有200多位老许这样的长城保护员。他们都是长城脚下村子里的普通村民,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由戚继光主持修筑的蓟镇长城。他们不能阻止长城的风化、崩塌,但能有效防止一些人对长城的破坏,同时提高周围人们的保护意识。

  对于来爬长城的驴友们来说,老许的工作很值得羡慕,但老许也有他的烦恼。他每天在长城爬上爬下,每年的工资只有单薄的1200多元,平均到每月只有100元。他喜欢长城上的景色,喜欢摄影,但一直买不起一个好一点的相机。

  我见到的另一位卢龙县的长城保护员,一年的酬劳更只有可怜的400元。虽说他们可以另打一份工,把这个工作作为副业,但这样的工资显然与辛苦的工作不匹配。有的保护员开玩笑说,他们的工资还不够更换被磨坏的胶鞋。

  跟这些长城保护员聊天的时候,我一方面被他们的淳朴可爱、对长城的感情所打动,一方面也暗暗担忧:这样的工资待遇,以后还会有人愿意继续保护长城、巡视长城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漫话漫画:长城赶集(图)    2016年05月04日
  • ·谁来关注长城的命运    2015年07月16日
  • ·别让野长城 淹没于时代尘埃    2015年06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