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制止农民土法上马造“土飞机”?

2015年11月25日 08:23   来源:红网   徐林生

  甘肃平凉崆峒区有一位农民叫陈连学,今年50岁,只有初中文化,从事电器维修工作。出于兴趣,觉得现在路面车辆太多,出行不太方便,于是花2.8万元在自家楼顶捣鼓出一辆“土飞机”。“土飞机”机身长约4.20米、宽约10.5米、高约1.60米。按计划,该“土飞机”将于年后试飞,以后将用作交通工具,还可喷洒农药、森林灭火。(11月24日中国网)

  在当地,陈连学早已是“名人”。2012年8月,为了实现飞天梦,他不顾家人反对和周围群众的讥讽,用一个月造出了一架“土飞机”,该飞机造价5千多元,由于动力出现问题,该飞机没有试飞成功。(2012年8月7日《西部商报》)今天他打造的“土飞机”,是“土飞机”的升级版。

  其实,农民土法上马造“土飞机”并不鲜见,相关新闻近年不时见诸媒体。从报道看,农民们造“土飞机”动因各异,“土飞机”形状五花八门。“生产车间”各不相同,有在自家小院土法上马的,有在屋顶敲敲打打的,还有在阳台七拼八凑的;农民造飞机的结果有异,有屡败屡试终不悔的,有斗胆驾驶自制“土飞机”到县城买零配件的,有制成5架土飞机参加珠海航展的。相同之处是:造“土飞机“的农民文化水平很低,大多小学都没毕业;烧掉大把金钱,有的因此倾家荡产;耗费大量精力,有的顾此失彼耽误农活。而更重要的相同之处是,农民们造“土飞机”均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生产许可,本人也没获得飞机驾驶资格。

  造飞机不同于敲打把锄头、改装辆人力车那么简单,即使是小型直升机,也是高技术含量和多学科多专业贯通融汇的结晶,靠个人一时冲动和奇思异想无法制成。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飞机给公共安全带来的潜在危险最大,假如坠毁在民居或公共场所,极易制造人间惨剧。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对飞机的制造实行特别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任何不具备相应条件的组织、个人均不得私下制造各式飞机。我国当然不例外,各地农民拼凑的“土飞机”,无疑均属“无证生产”。

  实际上,有识之士早已对此提出质疑。何诈庥院士认为,“在二百年前,农民造飞机是值得鼓励的探索,但到了二百年后的今天,再重复这种探索,就注定要失败。”令人遗憾的是,一直不见相关部门出面干涉,叫停一些农民近乎盲目(甚至愚蠢)的拼凑“土飞机”行为。当地媒体的正面报道也推波助澜,使个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民,误以为造一架飞机,就像在自留地上种庄稼一样简单,显得无知无畏,疯狂愚昧。

  飞天梦想可以有,但实现飞天梦,不是一定要亲自去制造一架飞机。农民拼凑的“土飞机”或许真能晃悠悠飞上天,但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有关部门的监管措施必须落地,对农民土法上马拼凑“土飞机”的行为,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不应坐等土飞机上天酿成惨剧才“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