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快补齐民生这块短板

2015年11月11日 07:12   来源:羊城晚报   周云

  十八届五中全会,给予民生问题高度的关注,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工作重点各有不同,但改善民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人民服务,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恪守不渝的根本宗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奉行不悖的基本路线。改善民生,既是根本宗旨和基本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落实的途径。正是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悉心谋划和大力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一直处于持续的改善中,成绩斐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贫困距离中国社会渐行渐远;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可以说,中国社会的基本民生,已经得到了可靠的保障。这是伟大的历史成就。而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幸福安乐,又是对世界稳定与和平的贡献。

  但毋庸讳言,民生改善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境地。尚有诸多民生事务,广大人民群众难以满意。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偏离甚至损害民生的事情。在个别地方,经济增长本身成了目的,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则不受到重视,甚至被牺牲,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形,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不及时地关注和应对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会因为局部的民生问题而打折扣。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让我们看到了中央鲜明的问题意识。首先是思想意识上的高度重视,从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关联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认识和论述民生问题,高度决定力度,这是民生问题持续改善的思想保障。其次,有关民生的论述及举措直指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并且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论,而是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政策目标以及落实的时间表,诸如免除困难学生高中学杂费,全面放开二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一,大病保险全覆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善公共服务等。这令人们充满了期待,更充满了信心。相信在“十三五”规划执行期间,民生会有本质性的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为和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了幸福的民生作为坚实的基础,会更加有底气。而这种底气和坚持,反过来会更加切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幸福中国,已经距离全体人民很近很近了。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