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垃圾成山真的无人管? 民生无小事是执政的起码良知

2016年07月26日 07:25   来源:红网   钱桂林

  “垃圾堆积如山,到处散发恶臭味。”北京房山区河北镇多名村民近日反映,该镇的将军坨景区附近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露天垃圾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满大半个山谷,且该现象已存在三年多之久,几乎每天都有车辆到此倒垃圾。房山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环卫科一名负责人表示,该垃圾场是堆放临时垃圾的正规垃圾场,因大雨未能及时清理,这些垃圾随后将由区里转运到填埋场填埋处理。(7月25日《京华时报》)

  “垃圾堆积如山,到处散发恶臭味”,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露天垃圾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满大半个山谷,且该现象已存在三年多之久,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而相关部门负责人倒也能应对“从容”:该垃圾场是堆放临时垃圾的正规垃圾场,因大雨未能及时清理。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三年之久,这是“临时堆放”吗?“因大雨未能及时清理”,难不成这里天天下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三年之久?官方的回应,透露出一定的狡黠。

  垃圾在景区的山谷堆放,很容易破坏景区的环境,并且容易随山谷的流水而影响到其他地方甚至地下水。更重要的是,散发恶臭味的垃圾,也严重影响到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整天与露天垃圾相伴,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不堪?

  随意堆放倾倒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有可能涉嫌犯罪。我国的《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污染环境罪,明确“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是犯罪行为,应当按照其所造成的损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有人类的地方就自然会产生垃圾,怎样合理处置垃圾,考验着相关部门执政为民的情怀。三年之久,垃圾没人问没人管,村民举报后媒体关注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要自我狡辩一番,让我们看到相关部门何其的失职。有些事情不能总等民众举报和媒体关注后,职能部门才行动,民生无小事,这是执政的起码良知。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气温飚升,呼唤民生关怀(图)    2016年07月22日
  • ·盐改,让民生“多吃三两盐”    2016年06月16日
  • ·政府敢担当才能消杂音    2016年05月30日
  • ·公众遇上高息免费当三思    2016年05月24日
  • ·宜居城市不应拒绝野草    2016年05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