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把好驾驶员出产第一关

2015年10月30日 06:58   来源:燕赵晚报   

  前天中午,我驱车前往市区某餐馆跟朋友小聚。当我停下车走出车门时,一辆汽车从后方驶来,轮胎硬生生地轧在了我的脚面上。我因剧疼倒地的同时,肇事者——一个小姑娘也下了车。“路这么宽,还能轧到人,你怎么这么不注意?”我车上的好友质疑小姑娘的开车技术。小姑娘羞涩地低下了头,喃喃道:“我是新手,才拿驾照几天……”询问才知道,小姑娘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考到驾照。

  长期以来,“马路新手”被贴上了“杀手”的标签。事实上,新手司机横冲直撞致死致伤的新闻层出不穷,连各式各样的车贴也在为“新手”找借口——“新手驾驶,擅长急刹”、“新手上路,您就当我是红灯”……但一句“新手”,就能为其糟糕的驾驶技术找借口?

  不过转念一想,成为“马路杀手”不光是那位小姑娘自己的错,它与目前流行的“速成式”驾照考取不无关系。

  笔者了解到,一般的驾校学员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考到驾照,而有些驾校最快的不到一个月就能通过所有科目。学时学不满、练习次数少,想必是每个学员都遇到过的情况。一方面,很多学员为早点考到驾照,不想主观努力,只想投机取巧——讨好教练甚至送东西,仅学几节课便考试的情况并非少数。另一方面,如今驾校也在沦为另一种“应试教育”,为了提高通过率,除了教授分辨离合、油门和刹车、倒库移库等考试项目外,基本机械原理、恶劣天气下驾驶知识以及应急处置知识等,很多教练员已不再讲解。

  驾校教得少、学员学得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马路杀手”便接二连三地出现——不敢独自驾车上路、即使上路也不敢停车、紧张时油门和刹车常会搞错……但现在,随着驾培智能化系统车载终端的安装,今后学车将利用指纹识别等技术和功能,解决克扣学员培训学时、学时计时系统造假等违规问题;同时调整考试内容,增加考试难度,提高考试针对性,严格驾驶人实习期管理、记分管理。有了高科技手段和最严交规的保障,从源头上把好驾驶员出产第一关,学员“钻空子”、驾校“用巧劲儿”将无处遁形。由此,学员学车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将得到保障,大大减少“马路杀手”的产生。

  □梁正

(责任编辑:屈波)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交规里的细节与驾驶员的德性    2013年11月05日
  • ·要想当驾驶员先当好协管?    2013年07月29日
  • ·驾驶员肇事 最该倒查谁的责任?    2013年06月09日
  • ·两车狭路相争,哪来赢家?    2015年07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