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更化:给人大决裂师生 各打五十大板

2015年09月25日 09:55   来源:环球时报   王更化

  中国人民大学一教授微信公开宣布与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断绝师生关系后,迅速在舆论场引发巨大争议。笔者以为,师生二人对错是小事,关键是要分析成因,以此为戒,传承中国教育传统,培育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国古代学校既是教学共同体,也是生活共同体,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德业相劝,关系如同父子,温情脉脉。这一教育传统尤其强调两点:作为老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要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培育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与德性。正如西汉大儒扬雄所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学生,要“有事弟子服其劳”,从春秋时期的《弟子职》到清代的《弟子规》,记载的都是学生敬侍老师的行为准则。千百年来,“子贡庐冢”“程门立雪”等尊师典故也广为流传。

  对于一些年少轻狂的学生,中国教育传统也强调不离不弃。孔子周游列国,晚年归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吾党小子狂简”。经典教育名篇《学记》也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发掘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克服学生的弱点与不足。当然,作为学生,固然可“当仁不让于师”,但非仁义德性和学问思辨之事,则需要对老师保持必要的敬畏与谦卑——无关乎自由与平等,仅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从中国教育传统看,人大师生事件的确应该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就当事教授而言,宜事先充分诫勉学生,讲明道理,提出要求,且即使断绝关系,也不应自己贸然公布,而是应通过学校有关程序,内部予以妥善解决。就当事学生而言,自然是有些年少轻狂、学力不足。尽管其言论发布在私密的微信圈,但口无遮拦訾议老师,不敬畏学问的色彩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我们不宜简单地将高校师生关系紧张归咎于教师缺乏神圣感和学生缺乏敬畏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本身会伴随着商业化、功利化、理性化以及专科专业专职化的不断加剧。教育领域亦莫能外。反映在师生关系方面,就是两者之间由传统意义上温情脉脉的共同体关系,逐渐演化为充满理性但缺乏人情味的契约关系。与此同时,一些高校降格以求拼命扩招而忽视生源质量,一些老师热衷于评选职称、外出讲学而忽视本职教学工作,一些学生被娇生惯养而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这些都为师生关系紧张埋下了伏笔。

  无论如何,在教育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个人未必会成为教师,但肯定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师生关系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未来国民的知识、心理、人格等基本素养,必然会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质量甚至是兴衰成败。职是之故,有必要将师生关系作为教育大计的一个基本要素,温习中国教育传统,重新培育温情脉脉、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完整闭合,让人大监督有始有终    2016年03月02日
  • ·在乡镇人大认识人大制度    2015年04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