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准确判断中国经济不能忽视农业指标

2015年09月06日 0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准确评判中国经济形势,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农业的大好形势。农业经济全线飘红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见证。农业的大好局面不仅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稳步进入新常态会起到保障供给、提振信心的强基固本作用,也会对世界经济稳定发挥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近段时间,由于上半年的一些经济数据下行,以及近期股市波动等因素,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不乐观甚至悲观的声音。这些声音,除了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面缺乏全面深入了解,还有一个明显缺陷,就是降低或者忽视了农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作为全球农业经济中的“大块头”,中国农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忽视了农业指标来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只会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中国农业形势怎么样?答案有一个醒目的词:亮点。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到经济学者,一个共同的看法是,农业形势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亮点。体现这一亮点的数据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粮食持续增产,确保了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还有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及投资和消费等诸多数据。比如,在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方面,几乎全线超过或接近国际水平。我国的蔬菜人均占有量54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水果人均消费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多公斤;禽蛋人均消费量是美国和欧盟的近两倍;而肉类、禽蛋、水产品的整个人均占有量已基本接近美国。

  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产能的提高,意味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科技支撑力的提高和农机等重大生产资料的增长,这又直接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使整个农村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进入到新的阶段。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耕地整治、农民有序转移和小城镇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和农村水电路网建设、重大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障等重要工作不断加快推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仅带来农村环境的巨大改变,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就业和消费商机。这些年许多企业转型投入农业,众多创业者进入农业“蓝海”,就是基于农业前景广阔这一基本研判。

  更要看到,在中国经济深度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农业转型发展依然跑在前面。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催生了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绿色增长、农业互联网、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的提质增效。农村改革创新的加快,既拓宽了农业投入领域,使过去较为单一的土地投入产出逐渐转变为全链条、宽领域的投入产出格局,同时因为绿色发展的增重又促进了科技投入、信息化投入、种子投入、环境投入比重的增加,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大,从而对经济发展形成更加宽泛、更加强劲的拉力和助力。

  当然,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不高,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过,作为全世界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占比不高,恰恰说明中国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更加协调,而农业经济的全线飘红本身就是经济稳定增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见证。农业的大好局面不仅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稳步进入新常态会起到保障供给、提振信心的强基固本作用,也会对世界经济稳定发挥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如果中国农业欠佳,全球农业都将出现恐慌。因此,准确评判中国经济形势,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农业的大好形势,从而把握大局,乘势而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瞿长福)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