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砸碗不该是“我是乌龟”的谢幕曲

2015年06月09日 07:30   来源:红网   薛家明

  日前,蚌埠市怀远县教育局发布了一份处罚决定,决定显示,因当地包集中学的梁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学生在其背后贴了张“我是乌龟,我怕谁”的字条,还在上面配有乌龟形象,梁老师觉得受到侮辱,与这名学生扭打起来。6月4日,教育部门因梁老师体罚学生将其开除。开除决定作出后,很多教师认为学校作出的处罚有处理过重的嫌疑。(6月8日《安徽商报》)

  冲动是魔鬼。相信此时正在等待行政复议的梁老师,对这句话恐怕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对学生的恶作剧恼羞成怒,梁老师先打了小敏两巴掌,先后又两次按住小敏的脖子,导致小敏脖子出现伤痕。而梁老师付出的冲动代价更惨痛,因为触犯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四条,“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被给予开除处分,丢掉了饭碗。

  应该说,紧抠法律条文,梁老师被开除无可争议。但横向比较,开除处分却有点用力过猛。2014年10月,川美副教授餐厅强吻女学生,仅仅被取消教学资格。而同年9月,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班主任冯某,因未收到“节礼”,就在三尺讲台上,用“穷嗖、抠搜的、死德性、没人性”骂了同学整整一节课,也仅仅被行政记大过处分。显然,与这些轻飘飘的处罚相比,相关教育主管有反应过度的嫌疑。更何况,梁老师是在人格受辱的情况下,才过度反应。适当减轻处罚,未尝不可。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对于传道授业的教师来说,更该得到尊重。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顽劣学生越来越放纵,打教师、扰乱课堂、欺负同学的事件,越来越普遍。比如,4月5日,云南丽江一高三学生打老师,致其后眼角出血。再比如,4月6日,东莞一小学四年级男生因美术老师催交作业,把老师打进了医院。显然,在学生普遍早熟,校园中社会味日浓的当下,仅仅单方面的加紧约束教师,只能破坏师生间的平衡。因此,砸碗不该是“我是乌龟”的谢幕曲。相反,教育主管部门更该思考,如何在充分保护学生权力的同时,也适当改善教师的从业环境。

  当然,笔者呼吁减轻处分,并不意味着认可梁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事实上,梁老师被开除,缺少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网友所言,倘若范老师风趣的说一句,“小敏是希望老师健康长寿吧?”一句话就能化解尴尬。因此,“我是乌龟”纸条,也是在提醒广大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顽劣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靠智慧来破解日浓的校园戾气。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