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设“乌龟王八”奖的企业,让人惊悚

2013年05月27日 09:01   来源:荆楚网   郭双年

  “看清楚,不是做乌龟就是做王八!”5月22日17时许,网友“运营商爆料”在微博中说,广西桂林某通信公司日前推出新措施,向业绩差的部门发写有“乌龟奖”、“王八奖”的锦旗,且还让员工穿上相应的外套。(《西安晚报》5月25日)

  室挂“乌龟旗”,身穿“王八衣”,如果不是网友曝光,人们还以为是大话《西游记》中的镜头。此种下三烂的做法,居然出现在广西桂林某通信公司新出台的“激励政策”中,真应了那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此种荒谬怪诞的作法让人感觉实在是太疯狂了。

  因为在国人的印象中,“乌龟”、“王八”的词语用在人身上,一定是骂人的话,并且是极具侮辱性和不中听的话,不到万不得已情况下很少有人使用这样尖酸刻薄的词语。而广西桂林这家通信公司却反其道面行之,将这一极不具雅意的词语用在了奖励公司员工的“激励政策”上,他们给倒数第一颁“王八奖”,倒数第二颁发“乌龟奖”,这既是对员工人格尊严的极大侮辱,更是对社会文明的严峻挑战,污染了社会环境,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企业文化。

  人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个连员工尊严都不尊重的企业,怎么能激发出团结拼搏的精神,又怎么能指望员工创造性的地开展工作。此种缺乏人情味作法,也许能产生一时的效果,但终究难以长久。因为人不是机器,精神上的压抑一定会产生负面效应。

  此种作法,反映的是资本的霸气和劳工权利的缺失,是企业领导不把员工当人看的怪异思维。是“我的地盘我作主”,“我是流氓我怕谁”戾气的充分流露。

  《劳动法》虽然颁布多年,但对员工人格尊严的尊重很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知员工心情如何,当事企业的领导者不妨自己先穿上“王八”衣出来“走两步”。以己度人才能深知其昧。

  有关部门必须对此叫停,再也不能让这种有侮员工人格的做法继续下去,否则就有失职渎职之嫌。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