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完善 创新事半功倍

2015年05月12日 09:32   来源:广州日报   马红漫

  行政部门在倡导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仍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积极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对既有沉疴进行根治,才可能为企业全面创新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与浓厚的社会氛围,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创新能力关乎企业未来成长路径。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创新日渐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核心战略,在走访的120家中国全球化企业中,有“超过45%的受访企业将创新作为海外拓展计划的首要战略”。

  当前,创新已成为盘活我国社会资源、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渐次消失,传统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是强弩之末,而创新则是企业褪去“山寨”标签、提振经济的重要利器。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山寨手机代表的小米公司就凭借创新实力实现了凤凰涅槃,现已名声远播并跻身百亿美元公司的行列。可见,创新意识可以引导企业的模仿行为走出山寨泥沼,并展现出比原创更耀眼的魅力光环。纵览海外,日本在经济腾飞之初也曾致力于引进海外专利技术,并在仿效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现实需求进行改进。事实表明,这种对前人经验的大量汲取为日本后续技术腾飞奠定了扎实基础,而勇于突破固化思维框架的创新则成为其核心亮点。

  恰因此,向海外市场发力的中国企业重视并夯实自身创新能力,是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角色转换的必要前提。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本身需要大量经验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但在现实中包括手机芯片、汽车发动机、机器人核心元器件等核心技术被海外厂商牢牢把控,跟踪模仿的机会凤毛麟角,而自主研发又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且要承担先期尝试的失败风险,这让许多企业在创新环节上自叹“有心无力”。显然,创新需要被放置于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之中才可能提高成功概率,企业单兵突进很可能事倍功半。

  事实上,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通过创新繁荣实体经济,并长期致力于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相形之下,我国近年来也频频强调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经济实体的创新行为。无疑,这些政策动向有利于推动经济实体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但应当提及的是,在实际操作中,科技资源多头管理、低水平重复配置现象较为普遍;对接国际创新资源的平台与渠道建设滞后;科研经费补贴制度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问题突出;科技成果大量沉寂在科研院所、转化率较低等痼疾客观存在,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步伐。可见,行政部门在倡导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仍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市场配置创新资源预留足够空间的同时,积极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未来只有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对既有沉疴进行根治,才可能为企业全面创新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与浓厚的社会氛围,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