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创新不是“管”出来的

2016年07月18日 08:54   来源:人民日报   稻 田

  不宜高估行政管理科技活动和指导研发过程的能力。行政的力量应聚焦于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机制优化、环境营造

  在贯彻“科技三会”精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创新自由生长的力量不可低估。

  科技创新作为人类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特别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和创新创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由职业科学家的小众行为转变为人人皆可参与的大众活动,政府在科技方面的管理和规划“失灵”的几率更大了。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依靠强大的资源动员和调度能力,根据政府既定的规划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相关领域,并主要依托国有单元按照规划重点开展科学研究、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然而,科技成果常常游离于惯性思维和管理规划之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例子并不鲜见。世界上一流的科研机构、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技成果,往往不是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管出来的。企业也不例外,事实上,目前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业,从美国的苹果、谷歌到中国的腾讯、阿里,从来不是从政府的科技或产业规划中诞生的。历史已经证明,行政力量可以通过兼并重组产生巨无霸的规模企业,但往往不能孵化出具有创造力和颠覆性的企业。

  当前我国在世界科技创新格局中的角色,已从单纯的追随转变为追随、并跑和领跑并存。领跑意味着失去了学习标杆、闯入了未知领地。此时,庞大的组织机构、繁复的层级管理和严格的程序可能反而会成为创新的包袱。吴敬琏在对比日本和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史后指出,政府主导的做法在后发赶超的特定时期成功几率较大,因为在赶超阶段,先进国家走过的道路是清楚的,政府拥有相对充分的信息,可以发挥民间力量所不及的调动资源的能力。然而,当面对全新的创新课题、需要探索未知的时候,政府的决策效率、反应能力往往反而不如民间机构,由政府直接组织、管理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往往跟不上市场的脚步和时代的变化。

  科技创新固然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也不宜高估行政管理科技活动和指导研发过程的能力。行政的力量应聚焦于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机制优化、环境营造,让创新自由生长。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在“科技三会”上所说的:“华为正在从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在“迷航”的状态下,任正非指出,华为将从沉浸在产品开发的确定性工作中,加大对不确定性研究的投入,加强与全世界科学家的对话与合作,鼓励几十个能力中心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加强交流,从思想的火花中感知发展方向,把战略技术研讨会变成一个“罗马广场”,让思想的火花燃成熊熊大火。

  作为我国科技企业的标杆,华为给我们的启示是,应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的投入,促进更多理论创造和变革性技术突破。同时,在极少数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必争领域,发挥我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快突破瓶颈、抢占制高点。而在更多的科技领域,政府应着力破除制约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创新创造是供给侧的第一推动力    2016年07月20日
  • ·理论创新要有问题意识    2016年07月19日
  •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6年07月13日
  • ·自我造血持续创新至关重要    2016年06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