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并召集国务院9部门负责人及23家银行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多次敦促各商业银行“减少服务收费”,改变理念,以优质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服务费用直接关系企业融资成本,关系实体经济发展,也关系“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自2014年2月银监会、发改委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后,银行服务收费项目明显减少,企业和居民负担也有所降低。但目前银行服务收费依然没有跳出“多而乱”的利益怪圈,以座谈会上农业银行董事长提供的数据为例,去年对“三农”客户定向取消14项收费,下调17项,但保留项目仍有20多个。不少企业仍在承受银行不合理的高收费之苦,而所获得的服务质量却没有相应地提升。
银行服务收费为何如此难降?需要从经营理念、考核机制、监管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入手。首先,商业银行尚未摆正“金融与经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振兴实体经济的任务十分迫切,而商业银行作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者,经营理念仍停留在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上。由此,一切经营行为无法摆脱短期的利益局限,催生了“唯利是图”的经营意识,即便给企业提供金融创新服务,都是在以牟利为前提下进行的。这种经营理念,显然不适合当下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
其次,商业银行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机制诱发了服务高收费。各商业银行机构在存款、中间业务、利润等考核上年年加码,利润已成考核重中之重。尤其在传统信贷业务受到制约、利润能力下降的今天,商业银行更把经营目光盯住了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卡、代理中间业务以及其他收费服务项目上“动脑筋”,使服务收费难以真正降下来。
再次,商业银行市场准入门槛高,使得民营银行设立相对困难,加之存款利率官方管制,使银行机构和金融品种供应相对缺乏,企业及民众在地位上与银行处于不平等状态,信息获得不对称和滞后,对银行收费项目缺乏话语权。此外,当前针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还存在着盲区,使商业银行违规成本过低,缺乏监管威慑力。
因此,降低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端正经营理念,提高社会担当,确保自身经营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另一方面,亟须改变中间业务不合理考核机制,才能走出服务乱收费的“灾区”。同时,要逐步降低银行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速度,打破经营垄断局面,实现银行业充分竞争,使银行与企业具有平等地位,银行收费才会回归理性状态,企业才敢对银行霸王收费条款说“不”。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