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清华、北大和北师大要求考生自荐报名,北航规定须由中学推荐。四校给出的录取优惠,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4月16日《法制晚报》)
早在2012年初,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赵立涛就在文章中指出,农村孩子上好大学越来越难。此后,关于好大学是否应该对农村学生倾斜的争辩此起彼伏。如今北京的几所高校终于采取措施,专门制定面向“农村娃”的招生计划。从情感上来说,出身农村的笔者应该额手称庆;但细细一想,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我国实施高考加分政策十多年来,已经从推广素质教育和照顾弱势群体的初衷,变成权势家庭比拼实力的擂台。《中国青年报》就曾对“体育竞赛加分”的黑幕予以揭发,在金钱和权力介入之后,所谓的“体育竞赛优胜者”都成了“水货”。竞赛类的硬指标都可以弄虚作假,“假少数民族”、“假华侨考生”的泛滥就更不足为奇了。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四高校招生政策对农村倾斜后,肯定有很多人以此做文章,假冒“农村娃”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真正的农村娃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不知道如何参与报名,享受到倾斜政策的机会甚小。
退一步说,就算有农村考生通过此政策进入名牌学府,就真的“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吗?事实恐非如此。很快他们会发现,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首先是自身基础较差,且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由之前的高中佼佼者变成大学班级的“垫底”,心态上也会发生改变;降分录取会让其他学生感到教育不公,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困难……
笔者认为,四高校是好心办了坏事。揠苗助长的故事谁都听过,可是我们还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苗的好坏在于早期的培养,等到抽了穗,灌了浆,施再多的肥也于事无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也得遵循这么一个规律。要想真正的维护教育公义,必须打破目前的城乡教育二元化体制,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把更好的教学资源输送过去。好的学习环境加上“农村娃”自身的努力,到时还需要所谓的“政策倾斜”吗?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