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农村娃”能否接住四大名校抛出的“橄榄枝”(图)

2015年04月17日 14:44   来源:东方网   陈杰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清华、北大和北师大要求考生自荐报名,北航规定须由中学推荐。四校给出的录取优惠,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4月16日《法制晚报》)

  早在2012年初,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赵立涛就在文章中指出,农村孩子上好大学越来越难。此后,关于好大学是否应该对农村学生倾斜的争辩此起彼伏。如今北京的几所高校终于采取措施,专门制定面向“农村娃”的招生计划。从情感上来说,出身农村的笔者应该额手称庆;但细细一想,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我国实施高考加分政策十多年来,已经从推广素质教育和照顾弱势群体的初衷,变成权势家庭比拼实力的擂台。《中国青年报》就曾对“体育竞赛加分”的黑幕予以揭发,在金钱和权力介入之后,所谓的“体育竞赛优胜者”都成了“水货”。竞赛类的硬指标都可以弄虚作假,“假少数民族”、“假华侨考生”的泛滥就更不足为奇了。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四高校招生政策对农村倾斜后,肯定有很多人以此做文章,假冒“农村娃”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真正的农村娃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不知道如何参与报名,享受到倾斜政策的机会甚小。

  退一步说,就算有农村考生通过此政策进入名牌学府,就真的“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吗?事实恐非如此。很快他们会发现,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首先是自身基础较差,且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由之前的高中佼佼者变成大学班级的“垫底”,心态上也会发生改变;降分录取会让其他学生感到教育不公,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困难……

  笔者认为,四高校是好心办了坏事。揠苗助长的故事谁都听过,可是我们还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苗的好坏在于早期的培养,等到抽了穗,灌了浆,施再多的肥也于事无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也得遵循这么一个规律。要想真正的维护教育公义,必须打破目前的城乡教育二元化体制,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把更好的教学资源输送过去。好的学习环境加上“农村娃”自身的努力,到时还需要所谓的“政策倾斜”吗?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