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让职称英语成职称晋级的“拦路石”

2015年04月03日 10:33   来源:红网   乔雨田

  刚刚过去的3月28日,是全国职称英语考试的日子,我的几位同事也参加了这场让人倍感“头疼”的考试,有同事在微信圈里无奈地留言:“万恶的英语!”连日来,由职称英语考试引发的一些话题遭到不少考生的吐槽,包括考生个人信息泄露、真题答案兜售、无基础“赶考族”等一些话题一时间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4月1日光明网)

  曾有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学习英语的人数几乎超过了英语母语国家总人口数,但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达90%。尴尬的现实说明,工作中真正需要用外语的人,自然会去学,在用中学习,即使原来外语不好,也会越来越好。而如果工作与外语没半点交集,就算原来外语底子好,长时间搁置,也会忘个干净。

  重证书而轻业务能力,是当前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一个弊端。不少行业评职称主要靠各种证书“硬件”,比如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职称外语证等,“论文”、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也是一个都不能少。但显然,这是缺乏科学性的,也过于一刀切。目前的职称评定条件过多地看重了学历、工作年限及外语考试等客观因素的功能,而忽略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作用更大的经验、操作能力等水平的评判。当然,相比证书、论文、奖励等,对于实际能力的评判显然难度更高、工作量更大,但对于相关主管部门来说,这正是对其工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其应尽之责,否则,仅凭几项简单的“硬件”加以评判,恐怕也难逃懒政之嫌。

  职称评定,应该更看重实际工作水平、能力和效率等。如果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专业中出类拔萃,却没有学好外语,是否就不该为他评职称呢?恐怕不是,但根据目前的规定,他根本就不可能评上。反之,一个外语不错但专业平平、工作一般的人是不是就很可能顺利地评上职称呢?这显然有悖职称评审优胜劣汰的初衷。

  利益,是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另一块“拦路石”。早有媒体算过账,近年来,每年参加职称英语考试的人数约是400多万,《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定价分别是38元和50元,即便以200万考生计算,两本考试用书的销售额也将近2亿元,而报名费等也很可观。

  当前的职称英语考试繁荣了“考试经济”以及满足不法分子的敛财欲望,已悄然成为阻挠职工职称晋级的“拦路石”。我们看到,近年来,民间要求取消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外语考试只是民众对现有职称评价机制不满的一个发泄口,相关主管部门有必要坐下来好好探讨一下,认真思考一番,现有的职称评审机制是不是真该改改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评职称不能为小标准失了大尊严    2016年04月15日
  • ·职称的小船 说翻就翻?    2016年04月15日
  • ·为乡村教师评职称不考外语叫好    2016年01月21日
  • ·职称评审改革的步子再大一点    2015年11月27日
  • ·职称评审标准不宜“一刀切”    2015年11月1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