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职称英语成职称晋级的“拦路石”

2015年04月03日 10:33   来源:红网   乔雨田

  刚刚过去的3月28日,是全国职称英语考试的日子,我的几位同事也参加了这场让人倍感“头疼”的考试,有同事在微信圈里无奈地留言:“万恶的英语!”连日来,由职称英语考试引发的一些话题遭到不少考生的吐槽,包括考生个人信息泄露、真题答案兜售、无基础“赶考族”等一些话题一时间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4月1日光明网)

  曾有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学习英语的人数几乎超过了英语母语国家总人口数,但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达90%。尴尬的现实说明,工作中真正需要用外语的人,自然会去学,在用中学习,即使原来外语不好,也会越来越好。而如果工作与外语没半点交集,就算原来外语底子好,长时间搁置,也会忘个干净。

  重证书而轻业务能力,是当前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一个弊端。不少行业评职称主要靠各种证书“硬件”,比如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职称外语证等,“论文”、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也是一个都不能少。但显然,这是缺乏科学性的,也过于一刀切。目前的职称评定条件过多地看重了学历、工作年限及外语考试等客观因素的功能,而忽略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作用更大的经验、操作能力等水平的评判。当然,相比证书、论文、奖励等,对于实际能力的评判显然难度更高、工作量更大,但对于相关主管部门来说,这正是对其工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其应尽之责,否则,仅凭几项简单的“硬件”加以评判,恐怕也难逃懒政之嫌。

  职称评定,应该更看重实际工作水平、能力和效率等。如果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专业中出类拔萃,却没有学好外语,是否就不该为他评职称呢?恐怕不是,但根据目前的规定,他根本就不可能评上。反之,一个外语不错但专业平平、工作一般的人是不是就很可能顺利地评上职称呢?这显然有悖职称评审优胜劣汰的初衷。

  利益,是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另一块“拦路石”。早有媒体算过账,近年来,每年参加职称英语考试的人数约是400多万,《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定价分别是38元和50元,即便以200万考生计算,两本考试用书的销售额也将近2亿元,而报名费等也很可观。

  当前的职称英语考试繁荣了“考试经济”以及满足不法分子的敛财欲望,已悄然成为阻挠职工职称晋级的“拦路石”。我们看到,近年来,民间要求取消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外语考试只是民众对现有职称评价机制不满的一个发泄口,相关主管部门有必要坐下来好好探讨一下,认真思考一番,现有的职称评审机制是不是真该改改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