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别成了句口头禅

2015年03月11日 07:42   来源:红网   王瑶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作客中国青年网。谈及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时,凌孜表示,现在都在强调传统文化,强调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但这需要先从父母、老师入手,有“上行”才会有“下效”。(3月9日中国青年网)

  前段时间,“依法治教”理念大热,有人呼吁“法治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最近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又呼吁“传统文化应从娃娃抓起”、“廉洁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要从娃娃抓起”、“足球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正确的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编程要从娃娃抓起”。可见,“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一句“标配”,正如“口头禅”一样随意被人提及。

  各方各面的事情,凡存在问题,根源大都在教育;而此方面教育的失败,根源又都在儿童教育身上。简单的线性逻辑思维下,什么问题都指向教育,什么问题也都指向儿童。因而,“从娃娃抓起”的论述就变得简单而又明了。从这方面而言,提及“从娃娃抓起”似乎并无过错,但教育领域“减负提质”口号也已喊了很久,如此之多的教育若都要从娃娃抓起的话,减负自然会成了句空话。

  将所有问题的发生都归结于教育,这种简单的归因本身就有问题。例如,食品安全教育,学生当然需要学校食品安全知识,但最主要的是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保障食品安全质量。通过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来让民众规避食品安全的风险,显然是本末倒置。这些存在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均有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简单的将其归结为教育,归结到“从娃娃抓起”上,明显是在避重就轻、推卸责任。“从娃娃抓起”这样的论述,既是在增加学生的负担,也未能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只是把问题的解决赶进了一个死胡同。

  当然,“从娃娃抓起”这样的论述也有其合理性,至少这种表述明确了解决各种问题最有效的做法,那就是抓住教育的源头,从小就将各种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为社会整体风气的优化夯实基础。但在实行之前,首先需要理清楚减轻学生负担与落实各项教育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一种折中的方式,既不因此增加学生负担,又能通过教育有效削减各类不良现象的出现。此外,从源头根治各种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缓冲期,在此之前,社会各类问题的暴露,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措施还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从娃娃抓起”可以是一种美好祝愿,提醒相关部门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对儿童的教育来规避各类问题的发生。

  对儿童而言,其成长首先应当是快乐的。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依然汹涌的现实语境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冲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冀,都使得父母有意无意在克扣学生的童年,增加其负担。如今,倘如代表委员们所说那样,方方面面的教育都要从儿童抓起,这或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却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小的灾难。教育不是万能,儿童也不是专门用来接受各种教育的。发现问题,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才是正道。简单的归因,“口头禅”式的论述,既是必要,也难实现。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