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技术、应对新挑战,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更是每个普通人应该深入思考的课题。全面审视新科技带来的影响,才能成为技术的主人,让生活因科技更美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相当写真的流行语,道出了人们对“触屏一族”迷恋于新技术而不能自拔的抱怨与无奈。春节临近,这恐怕也是亲人朋友相聚最不愿见到的情形。
的确,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在尽享其利的同时,也对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警觉: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许多年轻人在饭桌上也盯着手机,这些人群越来越依赖科技产品而对周遭淡漠。社交媒体让一些人际关系变得肤浅,越来越多的人还面对着网络隐私泄露的烦扰……
那么,是不是因为出现了这些负面效应,就要抱怨、怀疑乃至抵制新技术、新发明呢?答案当然是“不”。回望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飞机、高铁的发明,让“日行千里、朝发夕至”成为现实;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阅尽世界风景……如果今天提议把电灯换成煤油灯、把智能手机换成寻呼机,相信没有几个人会赞成。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绚丽花朵。它曾带给人类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给人类灿烂的明天。就拿互联网技术来说,未来的人机界面将会更自然、更智能,图像理解和语音识别技术将解放人们操作键盘的双手,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需要;计算机甚至会缩小到毫米甚至纳米级,人们将不再被一方屏幕束缚,植入身体的微型智能设备能使人们与周围环境更自然地互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正牙牙学语的小女孩在一本纸质图书上不停地做着触屏点击的手势,发现没有反应后,她以为这是一个坏掉的平板电脑,弃之一边。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视频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当少数保守人士还在坚持做远离数字生活的“数字难民”,当大多数“数字移民”在把社交、购物、教育、娱乐等从传统场景中迁徙到互联网背景下,无数像这个小女孩一样的“数字原住民”早已产生。他们这一代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生、成长,生活习惯和精神世界都已被新技术重塑。
面对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生活带来的冲击和改变,与其抱怨、担忧、排斥,不如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迎接新生活、应对新挑战。这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每个普通人也应该思考,全面审视新科技将带来的影响:当虚拟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如何不要沉浸其中而忽视现实?如果未来机器能够代替的工作越来越多,我们怎么锻炼出适应时代的新技能?当大数据能够了解更多你的讯息实现精准服务,该怎么看待隐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才能成为新技术的主人,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发展的初衷——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在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里,我们不妨回到现实,回归亲情,一起谈谈心,喝喝茶,爬爬山,逛逛街,一起做做彼此相隔遥远时科技还办不到的那些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