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务员中29.3%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在所有心理疾病患者中,有10%是公务员,远高于其他群体。在某省的一次职场心理健康调查中,公务员的生活状态评估排名在所有职业倒数第一。(1月8日《人民日报》)
曾几何时,公务员群体的酸甜苦辣总是不足外人道的。社会大众的印象中,总觉得公务员饭碗是金属做的,有人说是纯金的,也有人说是铁打的,总之是非常保险打不碎的那一种。吃香喝辣,不受风吹雨打,一张报纸一杯茶,很惬意,是人民对公务员生活的固有想象。
如今,公务员群体也开始弱弱地抛出了求关注的目光,希望社会大众明白公务员不全是潇洒自在且风流倜傥,越来越多人感到了“压力山大”。这样的变化,或许的确是真实的,可又难以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比如,有的公务员抱怨现在福利少了,出差开会不能去名山大川了,凡此种种,本来属于市井百姓的牢骚,从公务员的嘴里说出来,却让人不待见。
大数据的时代,数据会说话。29.3%的公务员有心理问题,生活状态评估排名倒数第一,起码说明了一些情况。究其原因,“工作节奏快,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是家常便饭;工作标准高,经常在害怕犯错的焦虑心态中纠结度日;工作内容重复,职业认同感下降,随着年岁增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和能力退化恐慌。”单单是这些因素,也不足为怪,哪个行业、职业恐怕都适用。
与此同时,在反映公务员群体状况的资料中,一般都会有这么一句,“由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此,公务员群体的约束多、要求高、管理严,不再像以往那么风光,有人开始心理失衡。如此这般的病因探讨,大概不会在传统经典的医学教科书中出现,而且以前的药方恐怕也治不了这种新出现的“官心病”。
改革和法治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良药,可以破除政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痼疾,想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形成了共识,没有人对此有微词。然而,从现实面上看,也的确给有些习惯于旧体制下生活的公务员很大的冲击,在他们的心理上带来了很多的激荡,如果自己无法调适好心态,不犯病才怪。
应该说,深化改革可以让社会的各方面都得以理顺,法治健全更能保障所有人的权益,对于公务员来说,当然也不例外。效率提高了,法律规定清晰了,权责自然就更为明确了,公务员群体的工作也会随之更有条理,不该得的,别去奢望,该是你的,可以据理力争,心情不就可以舒畅起来了吗?把“官心病”赖到改革和法治的头上,只能说是既得利益者患得患失意识在作祟。
当然,改革和法治的目标与成效,不是简单地就可以实现的,公务员群体理所当然应该是这一进程中的弄潮儿,自怨自艾地被推着往前走,只会被改革和法治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官心病”几率普遍上升,除了是当下的现实反映,更是改革和法治推进中的痛点,“上帝只救自救之人”,“官心病”的问题还是要靠认清大势、自力救助,才能逐渐痊愈。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