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面对媒体不要“怕、躲、捂”

2016年07月13日 10:34   来源:人民日报   杜航伟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要习惯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处乱不惊而没必要“反应过激”。执法部门做到“法治至上”,就会引导群众“理性至上”

  每一个重大突发事件,都是考验干部的时刻。当前突发事件应对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舆情”。如果说事件处置决定突发事件的最终结果,那么,舆情应对决定事件的社会影响。许多案例表明,在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习惯于逢事“捂盖子”,反倒使谣言有了走在真相前面的机会,也使煽风点火、渲染炒作有了空间。

  谣言止于公开。理性回应、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关键是要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事件的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这样既可以有效缓和公众的焦虑,又可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从而取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实现“止谎止慌”、安定人心。

  媒体是传达信息、与公众沟通的主要载体,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一定要重视与媒体的沟通和信息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

  主动发声,引领社会舆论。在突发事件中,一些干部面对媒体存在“怕、躲、捂”等消极应付现象,容易造成舆论危机。实践表明,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既要以快制快,迅速抢占舆论先机,又要防止快中出错,在事情尚不清楚的情况下把不真实不准确的东西发布出去;既要速报事实,有针对性地讲清真相,又要慎报原因,不轻易下结论;既要先声夺人,在最短时间内公布真相,让谣言无以立足,又要再报跟进,滚动播报信息,不断公布事实真相,有效引导舆论发展。

  注重技巧,选准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点。在突发事件处置与媒体沟通中,首先要以诚相待。面对媒体,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新闻发布传达的信息要准确、清晰,向群众作坦诚的解释。其次要简洁明了。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明情况,让群众明白。再次要开门见山。选准公众的关注点和媒体的兴趣点,言简意赅,表明立场。最后要处乱不惊、条理分明地传达自己掌握的信息,传递政府积极、严肃、稳妥处置突发事件的态度,凝聚共识、树立信心。

  抓住重点,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影响力。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往往在一些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发一声或一言就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所以,要完善沟通机制,运用好党报党刊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这里要强调的是,既然承认矛盾存在,就没必要为突发事件“反应过激”。不按制度和程序采取措施,反而可能激化矛盾。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讲法治、讲公正。执法部门“法治至上”,就会引导群众“理性至上”。因为这些事件的性质并不复杂,群众表达的主要都是利益诉求,并渴望实现公正。只要尊重民意、坚持法治,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复杂的问题便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陕西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杜航伟日前与基层同志座谈时说

  (本报记者 王乐文整理)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法治给自治留了多少空间?    2016年07月27日
  • ·爱国信仰因法治而愈发坚定    2016年07月26日
  • ·法治知识入考,助法治落地生根    2016年07月22日
  • ·怎样才能不让法治挂空挡?    2016年07月19日
  • ·双重标准是对国际法治的亵渎    2016年07月15日
  • ·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2016年07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