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今天,为什么创业?

2014年12月25日 07:13   来源:新民晚报   邵宁

  最近在创智天地采访时,看到一辆智能自行车。这辆外观有点酷的自行车不是纯粹的交通工具,而是给那些热爱骑行的人使用的,它能够记录骑行数据和心律、踏频等生理数据,还有社交和互动功能;它还能在骑行中发电,但发电不是用于动力,而是用于照明。这辆自行车的研发团队的领头人是一名海归小伙子。他说,在国外留学时看到有很多骑行爱好者,骑自行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他回国后就和朋友一起创业,想给这个传统的产业注入全新的理念。

  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基金、扶持政策……如今,创业再度如火如荼,这场景,与多年前的景象有点相似,却又不同。

  刚当记者那会儿,也有一股创业的热潮。那时候还有一个名词,叫4050工程。那时正值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从国有企业下岗。由于社会上没有那么多岗位可以吸纳他们,所以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于是,从电视机厂下岗的,就开个家电维修店;从饭店下岗的,就卖盒饭;实在没有任何技能、只会买菜做饭的下岗女工,还能开个净菜社……

  这些创业,无疑都是生存型创业。与被动地投入商海的叔叔阿姨辈创业者相比,现在的创业者普遍年轻化,高学历,高技能,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还有很多毕业于国内、海外名校的硕士、博士,甚至不少人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他们的创业,堪称机遇型创业。

  要说生存型创业一定比机遇型创业低级,那倒未必,香港首富李嘉诚、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都是生存型创业的典型。但今天值得欣喜的是,这些机遇型创业者,不是找不到工作才选择创业,他们中有的已是外企高管,却毅然放弃高薪,加盟创业团队。他们的创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不想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而希望过更有挑战性的生活,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那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这种挑战可能会面临失败,但创业者依然赢得了另一种人生。

  刚刚结束的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传出信息,报考人数已经连续几年下降。两相对比,意味无穷。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两次创业失败后再出发    2016年07月12日
  • ·创业不应只以估值论英雄    2016年06月03日
  • ·大学生“休学创业”须量力而行    2016年05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