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创业不应只以估值论英雄

2016年06月03日 07:29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现在中国提倡大众创业。创业本是办企业、创事业的意思,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但现在时髦的,是把“创业”理解成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大家要在咖啡香气中展开头脑风暴,以企业估值、引入风投多少论英雄。

  眼下很多地方都在关注、宣扬本地的“独角兽”企业,似乎“独角兽”已经遍地了。按照硅谷的标准,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才能称为“独角兽”企业。实际上它必须是高科技企业,其产品还要有“日用化”潜力。比如谷歌地图,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在中国,所谓“独角兽”可能只是被风投看中了,风投看好的原因是不缺上市公司并购。

  能够产生“独角兽”企业当然是好事,但我觉得办一些面对身边人的草根企业也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中国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而服务业现在只能算是尚处在襁褓中,两个产业部门都大有作为。

  这不是说提倡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创业不对,而是说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提倡在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同时,不要忽视、冷落了创办草根企业的问题。这就跟武汉选择大力发展制造业一样,制造业永远不会过时,也较少泡沫。民间创业,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它可以夯实一座城市经济的基础,是“实业”。

  说到“独角兽”企业,其高估值有可能是一种金融泡沫,美国投资界已有人发出警告。而在中国,泡沫可能更严重。很多上市企业一直在炒概念,他们需要经并购维持或改善公司业绩,好把股价炒上去。他们并不太关心投资对象是否真的值那么多钱。比如范冰冰300万元注册的爱美神公司,被某上市影视公司估值7亿元,即将并购到旗下。证监会予以监管关注。

  以估值论英雄,本质是以钱的多少论创业,它催化了社会的投机心理。很多创业者不去研究如何为公众提供一款好的产品,不想推动任何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而是拼命想吸引投资、变现、发财。最起码是把政府的扶持资金搞到自己的腰包。

  为了发财,有些人就没了底线。近两年,很多P2P公司受到上市公司热捧,而其中一些P2P实际上干的是急功近利的非法勾当。比如一家校园网贷公司,估值很高,据说赚钱也快,但据媒体曝光,它实际上就是校园高利贷,并使用暴力向大学生讨债。

  能够在高科技、互联网领域创出一番事业,我们当然乐见其成,但条件不成熟,不如脚踏实地,创草根企业为身边草根服务。很难想象,很多人连基本生活都享受不到服务,却可以一步登天,在高科技领域全面开花、独步全球。

  如果真的是市场有需求,即使政府不提倡,草根企业也会星火燎原。不过政策扶持还是需要的。现在一些地方把政府扶持资金重点投入孵化“独角兽”企业了,而冷落了草根创业,这可能是一种偏颇。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