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的安全死角,说到底还是来自人们心里的安全死角。正是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使安全死角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不久前的一个晚高峰,33岁的河北籍女子潘小梅,在北京地铁五号线的惠新西街南口站,被夹在闭合的安全门和车门中,随后车子开动,潘小梅被挤跌落站台死亡。
事后有许多人做出各种假设,希望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假如地铁安全门和车门之间的缝隙再小点,容不下一个人;假如安全门和车门之间一旦有人,感应装置就能及时报警,地铁无法启动……只要这些“假如”中有一个成为现实,或许就能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
近年来,各地新建的地铁都增设了安全门,以防止乘客掉进站台发生危险。这种安全门无论在实际使用中,还是在乘客心理上,都增加了安全感。然而,此次安全门内发生的惨剧提醒人们,安全门内也有安全死角。彻底清除这些安全死角,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事实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安全死角并不少见。街边小饭馆和烧烤摊上,火炉和煤气罐相距不足一米;车间里,员工没进行过消防安全演练,逃生通道堆满杂物;马路上,一些幼儿园违规使用无牌无证车辆接送孩子,且超载严重……
现实生活中的安全死角,说到底还是来自人们心里的安全死角。一次打车,看到司机方向盘前挂了两个手机,在快速行驶的同时不时刷屏、查看信息。“放心吧!我们是职业司机,没有任何问题!”司机满不在乎。还有一次,搭乘朋友的车驶上高速公路,他不紧不慢地接打手机、处理事务。“紧张啥!现在都是自动挡,好开,接个电话不影响安全!”正是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使安全死角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年安全成于细节。许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不经意间忽视了细节、留下了死角,往往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在安全生产上,那种好像、大概、几乎、将近、差不多的思想,是千万要不得的!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是一个高速飞行的星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流、物流速度加快,不安全因素也可能上升。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必须彻底清除安全死角,为此,应当不断强化安全法规和设施建设,注重安全生产的细节管理;还应当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公众清除意识中的安全死角。
安全源于细节,祸患积于疏忽。让我们行动起来,不做“马大哈”,不搞“想当然”,不留下任何一个安全死角。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