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事件为何频发

2015年05月18日 09:45   来源:人民日报   林丽鹂

  汽车社会呼啸而来,汽车文明却姗姗来迟。类似这样硬件上去了,但配套没到位、软件没跟上的现象在我国还有不少。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正是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所在

  “路怒”很常见,后果很严重。

  日前,成都男司机因女司机变道而对其暴打的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各地因“路怒”引发的暴力事件也频频曝光。据统计,2012年以来,因强行变道、超车,违法抢行、占道行驶和不按规定让行等“路怒”违法行为,被公安交管部门查处的就超过1亿起。

  为什么一些人没能文明行车,成了“路怒族”?

  这些年,我国可谓一脚油门就开进了汽车社会。我国的汽车年销量从2001年的200多万辆到2014年的2300多万辆,仅用了10多年。截至去年底,我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私家车,平均每五到六人中就有一位机动车驾驶员。汽车社会来得太快,汽车文明却尚未建立:不仅基础设施等配套硬件来不及升级,道德文化、法律法规等软件也跟不上。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建立汽车文明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城市道路、停车位等配套设施还来不及全面升级。为啥“路怒”越来越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每天堵在路上,人确实容易烦躁。

  软件方面,支撑汽车文明的社会道德观在我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被打成都女司机认为“那样的距离变道出去,是没问题的”,然而很多网友却觉得其严重缺乏“车德”。我国进入汽车社会太快,很多情况都是新的,建立共同遵循的“车德”刻不容缓。不仅机动车驾驶员要有汽车文明意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同样是构建汽车文明的一分子,不能孩子在学校刚学完“红灯停、绿灯行”,回家路上家长就带孩子过马路闯红灯。

  汽车文明的建立也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引导。时下,我们的交通制度尚不健全、规则还不完善、执法也不够严格。而事实上,法治确实有效。比如酒驾入刑后,各地酒驾人次直线下降,“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也已成为社会共识。

  汽车社会呼啸而来,汽车文明却姗姗来迟。类似这样硬件上去了,但配套没到位、软件没跟上的现象在我国还有不少。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配套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完善法律制度环境,提高公民素质等等,解决好这些“成长的烦恼”、医治好这些社会的“痛点”,正是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社会进步的空间所在,将促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