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真诚推动阿富汗实现和平

2014年10月31日 09:56   来源:人民日报   邓锡军

  周边邻国与国际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帮助阿富汗早日走上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不仅是阿富汗人民之福,而且也是亚洲和世界人民之福

  10月31日,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齐聚北京,共同出席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这是首次在中国举行大型涉阿国际会议。出席人员中有不少是我的老朋友,也有很多新面孔。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帮助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阿富汗。

  中阿友好交往史绵亘千年。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早已将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时,阿富汗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镇,满载丝绸、瓷器的中国商队在此驻足歇脚,然后西进中东,或南下印度。高僧玄奘前往印度那烂陀寺取经时曾途经此地,并将所见所闻写入《大唐西域记》。进入21世纪,古老的中阿友谊又增添了新的注脚,焕发出新的活力。2006年两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又升格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曾经的阿富汗商旅穿梭、人文荟萃、物产富足,上世纪60年代的喀布尔曾被称作“东方的瑞士”。然而,30多年的战乱摧毁了阿富汗人民富足安逸的生活,使阿富汗沦为当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靠外国援助艰难前行。中国人民亦曾饱经外忧内患,对阿富汗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

  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站在喀布尔街头,成排的水泥防爆墙和荷枪实弹的巡逻士兵让人深切感受到阿富汗严峻的安全形势。几乎每一个阿富汗家庭都有亲人在战乱中遇难。从当地人民的眼睛里,能清楚看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为了帮助阿富汗尽早结束国内冲突,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并为此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们衷心希望,各方能顺应民意,相向而行,共同推动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与稳定。

  中阿山水相连,是利益攸关的命运共同体。阿富汗能否保持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的稳定与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并提供真诚无私的援助。从50年前的帕尔旺水利工程、坎大哈医院到如今的共和国医院、国家科教中心,处处可见中国人民对阿富汗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也希望,周边邻国与国际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帮助阿富汗早日走上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阿富汗人民之福,而且也是亚洲和世界人民之福。

  中国在伊斯坦布尔进程创建伊始就积极参与相关合作。伊斯坦布尔进程成立3年多来,在推进阿富汗和周边国家间政治、安全和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成为本地区国家开展涉阿富汗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承办此次外长会,既是真诚帮助阿富汗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将自身发展惠及周边邻国的重要实践。当前,阿富汗正处于关键过渡期。我们希望,这次外长会能使更多国家和组织关注、支持阿富汗,推动阿富汗逐步走向稳定,走向繁荣。

  预祝外长会取得圆满成功。我相信,这次会议必将成为中阿友好交往史上值得铭记的新篇章。

  (作者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邓锡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警惕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扩张    2016年04月07日
  • ·阿富汗和平前景不容乐观    2016年03月04日
  • ·车洪才:替阿富汗人说句公道话    2014年10月31日
  • ·英美撤离阿富汗,咱们先别乐    2014年10月28日
  • ·阿富汗的未来不应被遗忘    2014年06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