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交流架起一座桥梁,推动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中国第一部《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今年终于要出版了。回忆过往的55年,我与阿富汗、与普什图语有说不尽的故事,话不尽的情缘。
1959年底,我开始了在阿富汗的留学生涯。那时的阿富汗和平安宁,但因为闭关锁国,民众对外界知之甚少。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是遥远的至美之地,阿富汗民间流传着《中国之外的中国仙女》这个故事,歌颂美好事物;“求学不怕远到中国”的说法,也是当地人向往先进文化的体现。
因为难学,西方人对普什图语有一种恐惧,在阿富汗学语言的外国学生凤毛麟角。我的老师卡喀尔教授是一位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学者。在我留学还不到一年的时候,他把我的一篇作业刊登在了当时阿富汗最权威的文化期刊上,并标注中文点评:看吧,谁说普什图语就难学了?这件事,激发了他和一大批人了解中国的兴趣,也点燃了我努力学习的热情。
越了解普什图语,就越对阿富汗、对阿富汗人民有感情。这是一个很淳朴的国家,虽然家家都有枪,但讲信用、守约定,比如两个部落对战,经过商定在战场中间放一块石头,就能保证相互不再侵犯。在集市上,商人一听我讲普什图语,就爽快地把价格降到最低,不需要再讨价还价了。如今,大部分阿富汗人依然保持了这样淳朴的生活风貌,但西方对这个在战乱中煎熬了几十年的国家充满偏见、歧视,作为好邻居、好朋友,我们应该站出来替阿富汗人说句公道话。
几十年里,我做过老师、广播电台主持人、外交官,在退休后又被返聘重新回到了教师的岗位上,为国家培养普什图语人才。但学习外语,却没有一本可以参照的字典,对学生而言太难了。我对我的学生说:“我欠你们一本字典,我一定要还给你们”。于是,我又重拾起36年前就已着手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编纂工作。今年,它和另一部普什图语字典就要问世了,我的夙愿即将完成。
除了编纂词典,我还编写教材,翻译阿富汗文学作品,努力把所学的精华都留给后人。我始终坚信,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从国家培养我学习普什图语那一天起,我就致力于将这门语言在中国推广,致力于让中国与阿富汗两国友谊根深叶茂。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了,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邻国繁荣;阿富汗处于国家重建的重要时期,需要来自友好中国的支持。
不久前,一位阿富汗官员对我说:“你对推广阿富汗语言、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是在我看来,人一辈子就得干几件有意义的事,留下一些东西。为中阿交流架起一座桥梁,推动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衷心希望阿富汗人民团结、统一,早日走上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