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正在酝酿新一轮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轮地铁建设。2015年至2025年间,计划再新建15条、339公里地铁线。据悉,本轮规划有四个重点:一是向“环+十字+ X放射网”的提升,加密中心城区;二是衔接重点发展区;三是与珠三角城际网的衔接;四是支持增城、从化等外围发展。
广州地铁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现在日均客流达600万人次。可以说,如果不是广州比国内很多大城市更早遭遇塞车之痛,不在上世纪90年代中下定决心搞地铁,今天广州的交通局面可能就是一出悲剧。从人口积聚规律来看,广州地铁应该在市中心上成倍加密网络,以满足中心区人群的需要。但从规划看,未来10年都还在提“加密中心网络”,可见中心区的欠账实在太多,“还债”的时间也太长了。
考察许多城市的地铁历史可以知道,一二号线往往是最慎重的,一定是优先满足市区需求的。广州也是如此,一二号线最吻合时代需求,最能获得广泛共识。不过到了三号线之后,广州地铁的规划、分布和建设顺序,就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干预,甚至出现不少与民生需求脱节的地方。官员自己不会去坐地铁,但地铁常常被地方领导当成名片,当成风景线,当成招商引资的工具。
按照一般常识,地铁应优先考虑人口密集区,有机连接居住区和商务区。但现在不少路线依然是所谓“规划引导型”,也就是说“客流在未来”。这意味着依靠地铁去提高地皮价值、去拉拢人口。地铁不是开发商,它真能完成这种重任?还是说只是政府一厢情愿?从深入南沙郊区的四号线至今看来,依然显得运力浪费。但我们为了发展周边地区的经济,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地铁向从化、增城挺进……
从地铁的天然局限就知道,其运行时速并不太高,比小车要慢。如果真的搭地铁到从化去,接驳加转车,在地铁挤上一两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地铁不是高铁,座位少得可怜,有多少乘客有这个腿力每天如此往返市区和郊区呢?从四号线的现状就能看到,靠孤零零一条长途地铁线,根本不可能服务当地上班族,也难以吸引市区人群来此置业。推而广之,我们的地铁真要继续延伸到周边城市,是不是就得提高速度、增加座椅呢?可这应该是轻轨或高铁的本行嘛,凭什么让地铁承担?难道我们的城市密度已经处处都是闹市区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